[發明專利]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及裝置、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56134.8 | 申請日: | 2020-03-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94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董明珠;趙杰磊;唐杰;仝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聯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A61B5/024;A61B5/08;A61B5/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張杰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體生理 參數 檢測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一種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及裝置、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在利用超寬帶UWB通信模塊發射出超寬帶UWB通信信號后,對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進行分析,從所述回波信號中提取出所述人體回波信號;基于人體回波信號的特征參數與人體生理參數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提取的人體回波信號來確定與所述人體回波信號對應的人體的生理參數。本發明能夠在不接觸人體的情況下,簡單地實現人體睡眠參數的獲取。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存儲介質、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同時,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臥室度過,而好的睡眠質量不僅能使人精神飽滿心情愉悅,更能極大提高人的工作積極性,因此,人們對睡眠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智慧家居與物聯網的迅速發展,作為家居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臥室,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智能枕頭、智能床墊的出現為睡眠質量檢測提供了可能。
目前,對于人體睡眠時生理參數的檢測方式主要分為接觸式檢測方式和非接觸式檢測方式兩種。其中,接觸式檢測方式主要以使用小型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微機電系統)加速度傳感器、壓電薄膜傳感器為主,目前前者主要應用于智能手環,后者則用于智能枕頭、智能床墊;而非接觸式檢測方式則利用WIFI信號的信道狀態信息變化來檢測睡眠參數,與接觸式檢測方式相比,非接觸式檢測方式包含實現原理復雜、多徑狀況下表現差、數據計算量大等缺點,目前多處于研究階段。
因此,當前接觸式傳感器檢測人體生理參數時,特別是用戶在睡眠狀態下時,容易使人有異物感,影響用戶的休息,而非接觸式檢測實現原理復雜、價格昂貴。
現在亟須一種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存儲介質、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用抗多徑能力強、時間分辨率高、信道衰落不敏感的UWB通信信號非接觸式檢測人體生理參數,無需用戶與傳感器直接接觸,不僅避免了用戶身體上、心理上產生異物感,而且易于實現,檢測精度高。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存儲介質、人體生理參數檢測裝置。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人體生理參數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利用超寬帶UWB通信模塊發射出超寬帶UWB通信信號后,對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進行分析,從所述回波信號中提取出通過人體反射所述UWB通信信號而產生的人體回波信號;
基于人體回波信號的特征參數與人體生理參數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提取的人體回波信號來確定與所述人體回波信號對應的人體的生理參數。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優選地,對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進行分析,從所述回波信號中提取出通過人體反射所述UWB通信信號而產生的人體回波信號,包括:
根據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的信號強度,從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中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回波信號;
根據所述符合要求的回波信號的波形,從所述符合要求的回波信號中選出通過人體反射所述UWB通信信號而產生的人體回波信號;
根據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所述人體回波信號的時間,區分由不同人體反射的人體回波信號。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優選地,所述符合要求,包括:
所述UWB通信模塊接收到的回波信號的信號強度與預設的信號強度閾值在給定誤差范圍內。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優選地,根據所述符合要求的回波信號的波形,從所述符合要求的回波信號中選出通過人體反射所述UWB通信信號而產生的人體回波信號,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聯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珠海聯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613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