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記憶合金自適應撐開的椎間融合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2222.0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6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黃志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市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應孔月 |
| 地址: | 31400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記憶 合金 自適應 撐開 融合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記憶合金自適應撐開的椎間融合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包括空心籠框網一體結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材質為醫用鈦鎳記憶合金,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與植入椎間隙上位椎體的下終板緊密接觸,下表面與植入椎間隙下位椎體的上終板緊密接觸,上、下表面均設計成穹頂,所述支架的四個壁面中的一個面上開有植骨窗。本發明安裝方便、植入后能自動撐開適應椎間隙空間,不僅能承重,還能與椎間隙上下終板緊密接觸、大量植骨以促進植骨融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記憶合金自適應撐開的椎間融合器。
背景技術
椎間融合手術是目前治療脊柱退行性疾病最有成效的手術方式之一。以腰椎間盤突出癥為例,根據國外尸檢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的發生率在15~30%左右,根據臨床統計有癥狀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約為總人口的10%,其中約10%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因此其發病率、手術比例極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手術目前主要分為:單純椎間盤髓核摘除、腰椎非融合手術和腰椎融合手術。但長期隨訪顯示單純髓核摘除患者復發率達到10%,而非融合手術包括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總體效果也不滿意,這些患者最終還是接受了椎間融合手術。因此,椎間融合術是目前極為重要的手術方式,也可稱為退變性腰椎疾病的終極治療。
在椎間融合術中,融合器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植入物,其功能為椎間支撐和籠納植骨組織,在提供相對穩定的力學環境下使得椎間上下終板與植骨組織充分接觸,重建植骨材料血運,最終通過爬行替代作用成為有支撐能力的骨組織,達到椎間骨性融合的穩定狀態,也徹底消除了該間隙的不穩定所造成的神經組織壓迫、激惹導致的腰腿疼。雖然椎體之間融合后減少了脊柱的活動節段,但由于治療效果確切,至今仍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等疾病的經典手術方式。椎間融合器一般與椎弓根螺釘搭配使用,也有少數情況下可單獨使用,如前方入路和側方入路椎間融合。
在目前常用的椎間融合器中,主要材質有PEEK、碳纖維、鈦合金等,均具有較好的組織相容性。但其形態固定,大多為長方體或腎形,部分帶有一定弧度的接觸面,可通過后方單側或雙側植入,也有側方植入的長方體結構。其優點是支撐強度較高,表面有“倒齒”結構有一定的防退出作用,但其固定的曲面或平面難以做到與椎體終板的緊密接觸,內部空間較小,植骨量少,使得椎體終板與骨組織接觸面相對較少,而椎間融合相對緩慢、困難。
發明內容
針對目前所應用椎間融合器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便于安裝、能自動適應椎間隙空間且有一定撐開功能、能與椎間隙上下終板緊密接觸、能大量植骨以促進植骨融合的記憶合金自適應撐開的椎間融合器。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記憶合金自適應撐開的椎間融合器,包括空心籠框網一體結構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材質為醫用鈦鎳記憶合金,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與植入椎間隙上位椎體的下終板緊密接觸,下表面與植入椎間隙下位椎體的上終板緊密接觸,上、下表面均設計成穹頂,所述支架的四個壁面中的一個面上開有植骨窗。
進一步地,所述空心籠框網一體結構為六面體結構,其內部有4條連接對角的支撐柱。
進一步地,所述六面體結構的邊框直徑大于網格的直徑。
進一步地,上、下表面為細疏網面,或為交叉曲梁結構,或為中央空缺周邊為附著于邊框的裙邊網格結構。
進一步地,上、下表面的孔隙率在80%以上。
進一步地,所述壁面網格有孔隙<1mm2。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前壁面高于后壁面,左、右壁面為等腰梯形。
進一步地,在植骨窗斜向對側立柱對應的上下面上下各設有凸向椎體的尖齒。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四個壁為直立面或帶一定曲度的弧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市第一醫院,未經嘉興市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22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