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象數據缺失插補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1981.5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214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匡亮;季云峰;劉麗;高云;施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6/215 | 分類號: | G06F16/215;G06F16/29;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勝 |
| 地址: | 21415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象 數據 缺失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氣象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象數據缺失插補方法和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補方法首先對氣象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后的數據構建ELM神經網絡,并采用小生境思維進化算法優化極限學習機,構建NMEA?ELM預測模型,以氣象數據中的指標參數作為預測模型輸入量,以缺失氣象數據作為輸出數據,完成缺失氣象數據的插補。本發明插補數據精度更高,更有效,提高自動氣象站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象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氣象數據缺失插補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氣象觀測資料是天氣預報、氣候分析、氣象研究的重要依據,因此,自動氣象站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受野外環境干擾、傳感器設備故障等影響,短時期內數據的缺失遺漏難免發生,對資料的可用性及后續深入研究產生影響;
目前,國內對缺失氣象數據插補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間插補方法上,即氣象資料的插補根據地域內氣象站的數量、區域空間分布和特定的氣象要素等具體情況進行計算,當局部區域內沒有氣象站或周邊氣象站數據也缺失的情況下,此種方法顯然無法實現插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氣象數據缺失插補方法和系統,采用小生境思維進化算法優化極限學習機方法對缺失氣象數據進行插補,準確性高。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氣象數據缺失插補方法,其步驟包括:
步驟1):產生訓練集和測試集,進行主成分分析,具體為:
步驟1.1):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矩陣,即:
式中,i=1,2,...,N;j=1,2,...,m;其中,m表示對象特征總數,N表示數據個數,即采集了m個對象特征,每個對象特征有N個數據;sj分別為指標變量xj的均值和方差;指標包括溫度、濕度、氣壓、風向、光照、二氧化碳含量和風速;
步驟1.2):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計算主成分貢獻率及累計貢獻率:
利用降維的方法將多個指標轉換為少量相互不相關的指標,從而簡化模型;
設原變量X1,X2,X3,…Xm分別表示各對象的特征,用N×m矩陣表示,則,
計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R=X*TX*/(N-1) (3)
式中,R為自相關矩陣,X*T為矩陣轉置,X*為標準化后的數據矩陣;求得相關矩陣的特征值λ1,λ2,…λm和相應的特征向量u1,u2,…um;
計算主成分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
主成分貢獻率:
累計貢獻率:
步驟1.3):確定主成分個數和主成分矩陣;
選取前p(p﹤m)個主成分,使累計方差貢獻率滿足預設貢獻率閾值范圍,m個原始變量中的信息就由選取的p個主成分來替代,主成分個數因此即為p;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9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載荷自動化生成系統
- 下一篇:虛擬電廠資源優化配置方法、裝置及設備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