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及船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1909.2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3240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雷強;黃國富;黃樹權;黃振宇;吳贊;夏灝超;郭峰山;嚴周廣;趙璐;李鵬程;張寧;蔡維中;陳罡;許金林;張棟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船重工(上海)節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H1/28 | 分類號: | B63H1/28;B63H5/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漢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0011 上海市黃***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偏置 前置 導輪 船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及船舶,包括弧形導管、連接件和導葉部。連接件用于連接弧形導管與船體尾部,導葉部則連接于弧形導管和船體尾部。定義船體在螺旋槳旋向對應的舷側為第一舷側,另一側為第二舷側。對應第一舷側部分的弧形導管的端面設置為高于對應第二舷側部分的弧形導管的端面。第二舷側的導葉部呈放射形分布弧形導管的內側和外側,可有效加強水流的預旋作用,提高船的推進效率。通過去除第一舷側部分弧形導管的不對稱設計方式,并設置弧形導管縱傾和橫傾角度,有效減小第一舷側處弧形導管引起的阻力,解決了船體由于導管阻力導致推進效率低的問題。同時,減小了該處槳葉工作負荷,降低了脈動力能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動力節能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及船舶。
背景技術
目前,船舶的節能減排已成為船舶科研院所、設計院、船廠和船東的迫切需求,在船舶行業中船舶水動力節能附體裝置存在巨大市場。目前采用的槳前水動力節能裝置有前置預旋半/全導輪、伴流補償導管、整流鰭和前置預旋定子等。采用導輪形式的節能裝置通常有一個全導管或半個導管,內部布置有若干導葉,部分導葉向外延伸至導管外側,導管能起到對船尾螺旋槳前方來流整流的作用,導葉起到預旋水流的作用。但隨著船型技術的發展,船艉線型越來越瘦削、船艉部的流動越來越均勻,普通形式的預旋導輪本身阻力過大、預旋水流的作用不強,很難提升船的推進效率。
申請號201310704256.6公開的前置型三角形導管(輪),所采用的導管呈扇形,安裝有三個導葉,可以降低螺旋槳尾流場因旋轉而損失的能量,并適度減少因尾部流動分離而附加的形狀阻力,但該型導管的導葉較短,產生的預旋作用不強,節能效果有限。
申請號201310271844.5提供了一種前置半導輪,它由前置半導管和多個前置導葉片組成,與本發明相比,該型導輪的導管開口朝下,導葉僅分布在導管的內側,外形上存在明顯區別,同時該型導輪對瘦削的艉線型的船型節能效果不佳。
申請號201410032595.9提供了一種預旋扇形導管,它由弧形導板和四個導葉組成,導葉為左右各兩個布置。與本發明相比,該型導輪的導管開口朝下,導葉僅分布在導管的內側,外形上存在明顯區別。
申請號201310271762.0提供了一種光芒型前置導輪,它由前置導管和多個導葉片組成,導葉片分散設置在前置導管的內壁,與所述內壁相接處的前置導葉片部分延伸至前置導管的外部。與本發明相比,該型導輪的導管無開口或開口朝下,導管會產生較大阻力,導葉布置位置和形式也存在較大差別。
申請號201120513727.1提供了一種內置導葉的節能導管,它由圓C形導管本體和三根徑向設置的導葉組成,其結構類似于前置預旋導輪,但該型導管本體完整無開口,導葉未伸出至導管外側。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及船舶,以解決現有預旋導輪阻力過大,難以提升船的推進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一種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包括:弧形導管、連接件和導葉部;
所述連接件的第一端與所述弧形導管相連,所述連接件的第二端用于與船體的尾部相連;
所述導葉部連接于所述弧形導管上,且所述導葉部的尾端連接于所述船體的尾部;
所述船體在螺旋槳旋向對應的舷側為第一舷側,另一側為第二舷側;
所述弧形導管對應所述第一舷側的端面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弧形導管對應所述第二舷側的端面。
本發明的偏置式前置預旋導輪,所述弧形導管對應所述第一舷側的部分為第一導管段,所述弧形導管對應所述第二舷側的部分為第二導管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船重工(上海)節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未經中船重工(上海)節能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90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