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1685.5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539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富強;程園;畢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1F17/32 | 分類號: | C01F17/32;C01F17/10;C01G19/00;H01M4/48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鄭優麗;熊子君 |
| 地址: | 20005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稀土 燒綠石相 氧化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的化學式為A2B2O7,A選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種,B選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含有A元素的鹽、M2BO3和NaOH的水溶液在100~250℃水熱反應12~48小時,分離出固體,得到前驅體,其中M元素選自Na、K中的至少一種;將所得前驅體在500~700℃退火1~3小時,得到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材料科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結構穩定、導電性好的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尤其是燒綠石相的Ce2Sn2O7)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目前在便攜式電子產品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大量的努力致力于開發高容量的負極材料,Sn基材料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其理論比容量為1494mAh·g-1。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其比容量遠遠低于理論值,最關鍵的挑戰是在鋰離子插層和脫嵌過程中,SnO2的體積變化很大而坍塌,從而導致容量嚴重衰退和倍率性能力變差。
為了適應充放電過程中的巨大體積變化,制備納米結構的材料有助于減小體積變化,如納米線、空心結構、薄膜、納米片等。另一個更好的策略是將Sn基活性材料的納米顆粒與導電材料復合來減小體積變化,如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但是,由于循環過程中界面處的優先成核,金屬Sn納米顆粒易于發生團聚而失活,導致鋰離子的遷移和可逆反應受到限制。總的來說,有效的Sn基活性材料更傾向于納米化并用導電添加劑包裹。需要注意的是,納米結構的活性材料需要改性成亞微米或微米級的二次粒子,以提高其在鋰電池工業電極加工中的堆積密度和附著力。
根據結構開放性概念的模型,認為具有開放結構的燒綠石結構材料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由于稀土氧化物導電性差,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M2Sn2O7,M=稀土)作為鋰離子電池負極的電化學行為也較差。考慮到Ce3+和Ce4+之間的快速轉變,能夠提高材料的電子導電性。但是穩定的Ce3+很難制備。因此制備出結構穩定、導電性好的燒綠石相的Ce2Sn2O7仍然是個挑戰。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穩定、導電性好的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一種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的制備方法,所述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的化學式為A2B2O7,A選自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種,B選自Si、Ge、Sn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含有A元素的鹽、M2BO3和NaOH的水溶液在100~250℃水熱反應12~48小時,分離出固體,得到前驅體,其中M元素選自Na和K中的至少一種;
將所得前驅體在500~700℃退火1~3小時,得到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
制備得到稀土燒綠石相氧化物具有穩定的結構、優異的導電性,在鋰離子電池及儲能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較佳地,A選自Ce、La、Yb、Pr中的至少一種。
較佳地,所述A元素的鹽選自A元素的硝酸鹽、磷酸鹽、碳酸鹽、硅酸鹽、硫酸鹽中的至少一種。
較佳地,所述水溶液中,NaOH的摩爾濃度為0.1~0.5mol/L。
較佳地,所述前驅體在退火之前進行干燥,優選地,干燥溫度為100~15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68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