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水分活度檢測裝置、水分活度檢測罐及其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51312.8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53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何欣;戴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25/66 | 分類號: | G01N25/66;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謝偉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分 檢測 裝置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檢測領域,公開了一種水分活度檢測裝置、水分活度檢測罐及其檢測方法。其中水分活度檢測裝置,包括露點儀和水分活度檢測罐,所述露點儀具有濕度探頭和溫度探頭,所述水分活度檢測罐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至少之一設有空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相密閉連接,所述空腔形成檢測腔,所述第一殼體表面開設安裝濕度探頭的第一接孔和安裝溫度探頭的第二接孔,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貫通至所述檢測腔,所述露點儀的濕度探頭插入所述第一接孔,溫度探頭插入所述第二接孔,提高水分活度的檢測準確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檢測領域,特別是一種水分活度檢測裝置、水分活度檢測罐及其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水分活度是指樣品中水分存在的狀態,即水分的結合程度。水分活度的大小與微生物的生長率有直接關系,是食品、化妝品、藥品、生物制品等行業檢驗的重要指標。
現有商品化的水分活度儀的校準只能通過分析純的無機鹽試劑(氯化鋰、氯化鎂、氯化鈉、氯化鉀等)進行測試,而分析純的無機鹽試劑作為校準,一旦無機鹽的水分活度發生偏差,則會影響到后續樣品測量的準確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水分活度檢測裝置、水分活度檢測罐及其檢測方法,提高水分活度的檢測準確度。
其技術方案如下:
水分活度檢測裝置,包括露點儀和水分活度檢測罐,所述露點儀具有濕度探頭和溫度探頭,所述水分活度檢測罐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至少之一設有空腔,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相密閉連接,所述空腔形成檢測腔,所述第一殼體表面開設安裝濕度探頭的第一接孔和安裝溫度探頭的第二接孔,所述第一接孔和所述第二接孔貫通至所述檢測腔,所述露點儀的濕度探頭插入所述第一接孔,溫度探頭插入所述第二接孔。
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在連接前,放入待檢測的樣品,然后再密閉連接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待檢測的樣品位于檢測腔內,通過在第一接孔內插入濕度探頭,然后在第二接孔內插入溫度探頭,通過測量檢測腔空氣的濕度和溫度,換算出此時的水分活度,完成檢測。此時的檢測濕度和溫度是采用精度極高的露點儀檢測,所以其檢測誤差極小,完全能滿足檢測,而且具有溯源性,通過檢測標準的鹽溶液,計算出鹽溶液的水分活度,此時不是參照標準,而是直接測得數據,所以可以追溯到水分活度(濕度)國家基準,更加明確其檢測的誤差,因此其檢測的精度大大提高,穩定性強,還可以追溯標準的水分活度,對于測量非標準的待檢測的樣品同樣適用,大大提高了檢測準確度。
水分活度檢測罐還包括風機,所述第一殼體表面開設有安裝所述風機的第三接孔,所述第三接孔貫通至所述檢測腔,所述風機安裝在所述檢測腔內。風機的作用可以將檢測腔內的氣體均布,避免了局部濕度或是溫度不同,影響到檢測的結果,而且露點儀的檢測精度是能達到千分之一級別,所以稍有濕度或是溫度上的誤差則會導致測量結果上發生較大的偏差。
所述第一殼體表面開設有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所述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貫通至所述檢測腔,所述第四接孔和所述第五接孔上設置有氣管快插接頭。設置的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為預留接口,可以連接其他露點儀或是其他設備,增加一個擴展功能,適用性也隨之增加。不僅如此,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可以起到排氣和進氣的作用。
所述第一接孔、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內側均具有內螺紋,所述第二接孔和第三接孔內側設置有軟墊層。第一接孔、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通過螺紋連接,使得濕度探頭可以穩定固定,氣管快速插接頭可以通過螺紋配合的方式固定在第四接孔和第五接孔上。該軟墊層可以避免溫度探頭和設置風機的使用時與壁部發生硬接觸的摩擦,影響到溫度探頭的精度,甚至損壞,而且還能起到一定密閉效果,進一步保證檢測腔與外界的密閉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未經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131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