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201優化肽、抗腫瘤多肽及其制備得到的藥物和靶向抑制劑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50842.0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0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5 |
| 發明(設計)人: | 茆燦泉;王思怡;李迪強;劉新榮;楊蕾;何佳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7/08 | 分類號: | C07K7/08;C07K19/00;A61K38/10;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華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楊浩林 |
| 地址: | 610031***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201 優化 腫瘤 多肽 及其 制備 得到 藥物 靶向 抑制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P201優化肽、抗腫瘤多肽及其制備得到的藥物和靶向抑制劑。本發明篩選合成了在濃度為60μg/mL時對HegG2肝癌細胞即具有優異殺傷作用的多肽序列,為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作基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基因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201優化肽、抗腫瘤多肽及其制備得到的藥物和靶向抑制劑。
背景技術
以肝癌、肺癌為代表的惡性腫瘤已成為人類死亡的主要殺手。隨著組學與分子腫瘤學等基礎研究的深入,將腫瘤發生、發展中的關鍵分子作為診斷標志和治療靶點已成為腫瘤診治的重要趨勢。在與腫瘤密切相關的各類靶標蛋白中,叉頭盒轉錄因子家族成員FoxM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M1)已被證實在不同起源的腫瘤組織中普遍上調,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侵襲以及耐藥等諸多病理、生理過程密切相關。FoxM1被認為是腫瘤的致命傷,并成為判斷腫瘤發生發展的新的腫瘤標志物及抗腫瘤藥物開發的重要靶標。目前國內外未見直接靶向FoxM1的抗腫瘤藥物上市或應用于臨床。噬菌體表面展示技術是一種基于定向進化的高通量篩選技術,主要應用于靶標結合肽的篩選和蛋白的展示,尤其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領域應用廣泛。目前,已有以重組表達的FoxM1的DNA結合區(FoxM1-DBD)蛋白作為靶標,從噬菌體隨機十二肽庫中篩選得到一條結合能力較高的多肽P201,并確認其抗肝癌等多種腫瘤細胞的作用與分子機制的相關報道。然而目前還未見對P201多肽進行優化的相關報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P201優化肽、抗腫瘤多肽及其制備得到的藥物和靶向抑制劑,找到了P201與FoxM1-DBD結合的關鍵氨基酸位點,以此為基礎構建了P201偏性肽庫,從中篩選獲得了11條多肽序列,然后合成了對HegG2肝癌細胞具有優異殺傷作用的多肽序列,具有進行后續研究的實際價值,為腫瘤靶向治療藥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礎。
為了進一步優化P201多肽序列,尋求更高親和力的多肽,達到更好的抗腫瘤作用效果,本申請我們首先對P201進行了丙氨酸掃描突變,確定其中對結合起關鍵作用的氨基酸位點,以此為基礎構建偏性肽庫并進行了篩選,對篩選得到的高親和力序列進行了分子模擬與對接,驗證了其與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綜合親和力測定、分子模擬以及細胞活力抑制測定結果,最后篩選和確定四條優于P201的多肽,為后續分子靶向FoxM1抗腫瘤研究提供重要的前期工作基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P201優化肽,該優化肽包括12個氨基酸,由關鍵氨基酸與隨機氨基酸組成;關鍵氨基酸包括位于1號位點的色氨酸、2號位點的組氨酸、5號位點的酪氨酸、9號位點的色氨酸和10號位點的酪氨酸中的至少4個。
進一步地,關鍵氨基酸包括1號位點的色氨酸、2號位點的組氨酸、5號位點的酪氨酸、9號位點的色氨酸和10號位點的酪氨酸。
進一步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WHDHYNLRWYSA。
進一步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WHGFYENDWYML。
進一步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WHQNYIERWYST。
進一步地,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WHADYDFYWYED。
進一步地,隨機氨酸為8種必需氨基酸和12種非必需氨基酸。
一種抗腫瘤多肽,該多肽序列由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優化肽序列的N端添加8-9個精氨酸以及甘氨酸、絲氨酸連接氨基酸組成。
進一步地,精氨酸為D-型精氨酸。
一種抗腫瘤藥物,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多肽,以及其在藥學上可接受的輔助成分。
進一步地,腫瘤為肝癌或肺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508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