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接縫少平整性好的薄邊文件柜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9886.1 | 申請日: | 2020-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72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0 |
| 發明(設計)人: | 楊飛;郜宏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洛陽兆信辦公家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B63/00 | 分類號: | A47B63/00;A47B96/00;A47B96/20 |
| 代理公司: | 河南廣文律師事務所 41124 | 代理人: | 王自剛 |
| 地址: | 471936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縫 平整 文件柜 | ||
1.一種接縫少平整性好的薄邊文件柜,其特征是:包括頂板(1)、內頂板(2)、背板(3)、左側板(4)、右側板(5)、底板(6)、左門板(7)、右門板(8)、前框(9);其中:
頂板(1)位于文件柜的頂部,包括矩形的頂板主體(101)、頂板左折邊(102)、頂板右折邊(103)、頂板加強板(104)、頂板裝飾折邊(105)、頂板前折邊(108)和頂板后折邊(109);頂板左折邊(102)、頂板右折邊(103)、頂板前折邊(108)和頂板后折邊(109)與頂板主體(101)為一體結構,由一塊第一薄鐵板鈑金加工而成;
頂板左折邊(102)和頂板右折邊(103)設置在頂板主體(101)的左右方向,由第一薄鐵板在頂板主體(101)的左右兩側分別向下沖壓并向內折合而成;頂板左折邊(102)和頂板右折邊(103)的長度小于頂板主體(101)的寬度,在頂板左折邊(102)、頂板右折邊(103)兩端和頂板主體(101)之間形成四個對稱的避讓槽(1013),避讓槽(1013)外側與頂板主體之間的為頂板裝飾折邊(105);頂板左折邊(10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側板固定孔(106)和至少一個側板限位槽(107);
側板固定孔(106)包括一個矩形槽孔(1011)和一個圓形槽孔(1012),圓形槽孔(1012)的直徑大于側板固定凸件(406)的直徑,從而使得側板固定凸件(406)可以插入圓形槽孔(1012);
矩形槽孔(1011)的寬度小于側板固定凸件(406)直徑;
側板限位槽(107)用于容納側板限位片(407),使得側板限位片(407)彎折插入側板限位槽(107)后,左側板(4)被側板限位槽(107)在左右方向得到限位,從而使得左側板(4)與頂板(1)完全固定在一起;
頂板左折邊(102)、頂板右折邊(103)與頂板主體(101)之間留有與左側板(4)厚度一致或者略大于左側板(4)厚度的第一安裝縫,使得側板固定凸件(406)可以插入第一安裝縫內;
頂板前折邊(108)和頂板后折邊(109)設置在頂板主體(101)的前后方向;頂板前折邊(108)為設置在頂板主體(101)下部前端的向后的折邊,并與頂板主體(101)平行;頂板前折邊(108)與頂板主體(101)之間留有空間,該空間為前框插入槽,用于插入前框(9)的上框(901)的上框前折邊(9012);
頂板后折邊(109)與頂板主體(101)之間留有內頂板插入縫,用以將內頂板(2)的后端水平折邊(205)和背板上折邊(304)共同插入,使得頂板(1)、內頂板(2)、背板(3)結合在一起;
左側板(4)包括矩形的左側板主體(400)、左側板上折邊(401)、左側板下折邊(402)、左側板前折邊(403)、左側板后折邊(404)、底板固定條(405),其中,左側板主體(400)、左側板上折邊(401)、左側板下折邊(402)、左側板前折邊(403)、左側板后折邊(404)為一體結構,由一塊第二薄鐵板鈑金加工而成;
左側板上折邊(401)包括上折邊主體(4011)和設置于上折邊主體(4011)上的至少兩個側板固定凸件(406)、至少一個側板限位片(407);側板固定凸件(406)為上折邊主體(4011)沖壓而成的結構,包括左側立片(4061)、右側立片(4062)、左側月牙形插片(4063)、右側月牙形插片(4064),左側立片(4061)與右側立片(4062)之間為與上折邊主體(4011)為一體結構的中間連接片(4065),左側立片(4061)與右側立片(4062)的外側面之間的距離,略小于矩形槽孔(1011)的寬度,使得左側立片(4061)與右側立片(4062)可以卡在之間得以固定;左側月牙形插片(4063)與左側立片(4061)連接,右側月牙形插片(4064)與右側立片(4062)連接,均平行于上折邊主體(4011);
側板限位片(407)的位置與側板限位槽(107)相對應,為由上折邊主體(4011)沖壓出兩個加工縫形成的矩形片;
左側板上折邊(401)的前后端部,設置有用于避開背板(3)和前框(9)的避讓缺口;左側板前折邊(403)為第二薄鐵板在向左側板主體(400)的前緣向后側彎折形成的左側板主體(400)平行的與矩形折邊,左側板前折邊(403)與左側板主體(400)之間有容納前框(9)的左框前端平折邊(9037)插入的前框安裝槽;
左側板后折邊(404)包括一體型的第一立折邊(4041)、第二立折邊(4042)、上端面內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下端面內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上端面內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下端面內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均由第二薄鐵板通過鈑金工藝加工而成,第一立折邊(4041)與左側板(4)的后側相連接,與左側板主體(400)高度一致,并與左側板主體(400)垂直,并與第二立折邊(4042)配合;第二立折邊(4042)與左側板主體(400)平行,由第二薄鐵板從第一立折邊(4041)邊緣向內側彎折而成;
上端面內三角板(4043)的底邊與第一立折邊(4041)上緣相接,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的底邊與第二立折邊(4042)上緣相接,均與左側板上折邊(401)位于同一平面;左側板上折邊(401)的后端,設置為45度切角,用以與上端面內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之間互相配合,使得上端面內三角板(4043)、上端面外三角板(4044)和左側板上折邊(401)尺寸和折角上互相配合,位于同一平面且互不疊加;
下端面內三角板(4045)的底邊與第一立折邊(4041)下緣相接,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的底邊與第二立折邊(4042)下緣相接,均與左側板下折邊(402)位于同一平面;
第二立折邊(4042)與左側板主體(400)之間的空間,以可以緊密插入背板(3)為原則;
左側板下折邊(402)為第二薄鐵板在左側板主體(400)下緣向右側彎折形成的與左側板主體(400)垂直的折邊,用以對左側板主體(400)下部進行加強;
左側板下折邊(402)的后端角度與下端面內三角板(4045)、下端面外三角板(4046)之間的結合,與左側板上折邊(401)相應部位一致;
底板固定條(405)為焊接固定在左側板主體(400)下部的金屬條,金屬條與左側板主體(400)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為底板左折邊(603)的插入縫,將底板(6)的底板左折邊(603)插邊插入該插入縫內,使底板固定;
右側板(5)與左側板(4)對稱設置;
內頂板包括由第三薄鐵板一體成型的內頂板主體(201)、前端立折邊(202)、前端水平折邊(203)、后端立折邊(204)、后端水平折邊(205)、左側立折邊(206)、右側立折邊(207);
內頂板主體(201)為矩形;
前端立折邊(202)為第三薄鐵板沿內頂板主體(201)前端向上彎折形成的與內頂板主體(201)垂直的折邊,前端立折邊(20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固定凸起(208),用以卡入前框(9)上設置的內頂板固定槽內;
前端水平折邊(203)為第三薄鐵板從前端立折邊(202)上緣向后鈑金形成的與內頂板主體平行的折邊;
后端立折邊(204)為第三薄鐵板沿內頂板主體(201)向上彎折形成的與內頂板主體(201)垂直的折邊;
后端水平折邊(205)為從后端立折邊(204)上緣向后鈑金形成的與內頂板主體平行的折邊,后端水平折邊(205)前后方向的尺寸小于等于頂板(1)的頂板后折邊(109)的前后方向的尺寸,以保證后端水平折邊(205)可以完全插入內頂板插入縫;
前端立折邊(202)、后端立折邊(204)、左側立折邊(206)、右側立折邊(207)的高度一致;
背板(3)包括由第四薄鐵板鈑金而成的一體式的矩形的背板主體(301)、背板上折邊(304)、背板下平折邊(305)、背板下直折邊(308)、背板左折邊(306)、背板右折邊(307);以及焊接在背板主體(301)上的底板后固定條(302)、“J”形的底部加強件(303);其中:
底板后固定條(302)焊接在背板主體(301)下部的前側面,底板后固定條(302)與背板主體(301)之間留有間隙,用以插入底板(6)的底板后折邊(602);
底部加強件(303)設置在背板主體(301)下部和后側,并在背板主體(301)的后側和背板主體(301)焊接在一起,用以加強背板(3)的結構強度;底部加強件(303)包括加強件后立板(3031)、加強件底板(3032)、加強件前立板(3033);其中:加強件后立板(3031)為“J”形的后端立板部分,加強件底板(3032)為“J”形的底部部分,加強件前立板(3033)為“J”形的前端立板部分,加強件前立板(3033)的高度與背板下直折邊(308)相差值相當于第四薄鐵板的厚度,且高度小于加強件后立板(3031)的高度;
背板下平折邊(305)設置在背板主體(301)下緣的后側,由第四薄鐵板沿著背板主體(301)的后緣向后水平鈑金加工而成,并與背板主體(301)垂直;
背板下直折邊(308)由第四薄鐵板沿著背板下平折邊(305)的后緣向下鈑金加工而成,與背板主體(301)平行;背板下直折邊(308)的左右端設置有缺口,使得左側板(4)和右側板(5)的第一立折邊和第二立折邊可以插入該缺口內;
背板左折邊(306)為一個與背板主體(301)相連的“L”型折邊,在安裝時,背板左折邊(306)的左側插入左側板(4)的左側板主體(400)、第一立折邊(4041)、第二立折邊(4042)形成的“U”型槽內,背板左折邊(306)的右側插入右側板(5)的相應部位,從而將背板(3)、左側板(4)和右側板(5)固定在一起;背板右折邊(307)與背板左折邊(306)對稱設置;
背板上折邊(304)為第四薄鐵板沿著背板主體(301)向后鈑金的水平折邊,通過將背板上折邊(304)插入到頂板(1)的內頂板插入縫中,從而固定背板(3);
底板(6)包括由第五薄鐵板鈑金而成的一體式的底板主體(600)和底板前折邊(601)、底板后折邊(602)、底板左折邊(603)、底板右折邊(604),以及焊接在底板主體(600)上的底板加強筋(607);
底板前折邊(601)為第四薄鐵板沿著底板主體(600)的前緣向下垂直鈑金而成的折邊,并通過焊接或者螺絲與前框(9)固定在一起;
底板后折邊(602)為第四薄鐵板沿著底板主體(600)的后緣向下垂直鈑金而成的折邊;
底板左折邊(603)和底板右折邊(604)分別為第四薄鐵板沿著底板主體(600)的左緣和右緣向下垂直鈑金而成的折邊;
前框(9)包括上框(901)、下框(902)、左框(903)、右框(904)和四個角碼(905);
上框(901)包括由一塊第六薄鐵板加工而成的一體結構的上框主體(9011),上框主體(9011)包括上框底邊(9016)、“Z”字結構的上框前折邊(9012)、上框前直折邊(9013)、上框后直折邊(9014)、上框平折邊(9015);
上框前折邊(9012)包括上框前端平折邊(9017)、上框連接彎部(9018)、上框后端平折邊(9019);上框連接彎部(9018)將上框前折邊(9012)分為互相平行而高度不同的各個部分,即上框前端平折邊(9017)和上框后端平折邊(9019);上框前端平折邊(9017)和上框后端平折邊(9019)的高度差為構成頂板(1)的第一薄鐵板的厚度,使得頂板(1)與前框(9)配合插入后,下部的高度一致;
上框平折邊(9015)位于上框中間位置,其前緣和后緣分別為上框前直折邊(9013)、上框后直折邊(9014);
上框后直折邊(9014)為“L”形折邊,上框后直折邊(9014)與上框平折邊(9015)相連;上框后直折邊(9014)上設置有與內頂板(2)的固定凸起配合的內頂板固定槽(9020);
四個角碼(905)分別焊接在上框主體(9011)的四角,用以加強前框(9)的強度,并將上框(901)、下框(902)、左框(903)、右框(904)固定在一起;
除與安裝門板和門鎖的配合結構有不同外,左框(903)結構與上框(901)結構一致,尺寸相同或者不同,并設置在與上框相差90度的位置;左框(903)為一體結構,包括左框底邊(9031)、“Z”字結構的左框前折邊(9032)、左框前直折邊(9033)、左框后直折邊(9034)、左框平折邊(9035);鉸鏈安裝孔(9036);其中,左框前折邊(9032)與上框前折邊(9012)結構一致,也包括左框前端平折邊(9037)、左框連接彎部(9038)、左框后端平折邊(9039);左框連接彎部(9038)將左框前折邊(9032)分為互相平行而高度不同的各個部分,即左框前端平折邊(9037)和左框后端平折邊(9039);左框前端平折邊(9037)和左框后端平折邊(9039)的高度差為構成左側板(4)的第一薄鐵板的厚度;
左框底邊(9031)上設置有安裝左門板的鉸鏈安裝孔(9036),左門板通過鉸鏈與左框(903)連接;
右框(904)與左框(903)除了與安裝門板和門鎖的配合結構有不同外,右框(904)與左框(903)結構對稱;
下框(902)為一體型結構,由第七薄鐵板通過鈑金加工而成;包括“門”形的水平支撐部(9021)和橫置的“門”形的垂直支撐部(9022);
水平支撐部(9021)包括水平支撐水平橫邊(9023)、水平支撐前立邊(9024)、水平支撐后立邊(9025);其中,水平支撐前立邊(9024)、水平支撐后立邊(9025)分別設置在水平支撐水平橫邊(9023)的前后兩側;
垂直支撐部(9022);包括垂直支撐前立邊(9026)、垂直支撐上水平邊(9027)、垂直支撐下底邊(9028);垂直支撐上水平邊(9027)、垂直支撐下底邊(9028)分別設置在垂直支撐前立邊(9026)的上下兩側;垂直支撐上水平邊(9027)與水平支撐前立邊(9024)相連接;
頂板前折邊(108)于頂板主體(101)之間設置有前框插入縫,用于插入前框(9)的上框(901)的上框前折邊(9012);
水平支撐前立邊(9024)和垂直支撐上水平邊(9027)相連;水平支撐水平橫邊(9023)與上框平折邊(9015)前后尺寸一致;
左門板(7)和右門板(8)分別通過鉸鏈與左框(903)、右框(904)連接,做為文件柜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洛陽兆信辦公家具有限公司,未經洛陽兆信辦公家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988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