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147773.8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74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馬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中科智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7/06 | 分類號: | F23G7/06;F28D2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孫昱 |
| 地址: | 211100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秣***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固體 蓄熱 裝置 煤礦 瓦斯 氧化 利用 系統(tǒng) | ||
1.一種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瓦斯氧化裝置(1)、固體蓄熱裝置(2)、混風器(3)、換熱器(4)、風機(5)和煙囪(6),其中按照瓦斯氧化裝置(1)、固體蓄熱裝置(2)、混風器(3)、換熱器(4)、風機(5)和煙囪(6)的順序通過風管連接形成第一連接線路;按照固體蓄熱裝置(2)、混風器(3)、換熱器(4)和風機(5)的順序通過風管順次連接形成第二連接循環(huán)線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第一連接線路中瓦斯氧化裝置(1)與固體蓄熱裝置(2)連接的風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風機(5)與煙囪(6)連接的風管上設置第四閥門(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混風器(3)上設置有環(huán)境空氣入口,環(huán)境空氣入口處設置控制環(huán)境空氣進入的第五閥門(1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風機(5)與第四閥門(10)之間的風管上通過第一支路管道與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之間的風管連通,第一支路管道上設置第六閥門(12),形成固體蓄熱裝置(2)、混風器(3)、換熱器(4)和風機(5)順次連接的第二連接循環(huán)線路。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第一閥門(7)和第二閥門(8)之間的風管上通過第二支路管道與混風器(3)連接,第二支路管道上設置第三閥門(9)。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蓄熱裝置(2)中設置有輔助電加熱器。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固體蓄熱裝置的煤礦瓦斯氧化熱利用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風器(3)包括殼體(31),所述殼體(31)的一端設置有第一混風入口(34),另一端設置有混風出口(36),所述殼體(31)內部平行排列設置兩根以上混風管(32),各混風管(32)上沿軸向和徑向分布設置多個排氣孔(33);殼體(31)的一側設置第二混風入口(35),所述第二混風入口(35)與各混風管(32)的入口端連通,各混風管(32)的出口端全部封閉或部分封閉;第二支路管道連接第二混風入口(35),固體蓄熱裝置(2)的出口端通過風管連接第一混風入口(34),混風出口(36)通過風管連接換熱器(4),第一混風入口(34)通過旁路分支管道設置有環(huán)境空氣入口,旁路分支管道上設置第五閥門(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中科智儲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中科智儲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77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