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010147604.4 | 申請日: | 2020-03-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38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發明(設計)人: | 韓玉潔;黃丹;薛春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林業總站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曉菁 |
地址: | 20007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長三角 鹽堿 地區 樹種 混交林 營建 方法 | ||
1.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對櫟類樹種進行調查、實驗及評價,遴選出適宜在長三角鹽堿地區造林的櫟類樹種;
調查造林地的立地條件,根據所述造林地的立地條件和不同櫟類樹種的生態習性確定所述造林地適宜栽植的櫟類樹種;
在所述造林地采用適宜于鹽堿地區栽植的櫟類樹種為建群種,所述建群種與伴生樹種混交造林,并配置耐濕的灌木樹種的森林群落配置方式,其中,所述建群種均勻分布于所述造林地,所述伴生樹種和灌木樹種隨機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遴選出的適宜在長三角鹽堿地區造林的櫟類樹種為弗吉尼亞櫟、麻櫟;根據不同櫟類樹種的生態習性確定其適宜栽植的立地條件,采用櫟類樹種與鄉土樹種混交造林構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群種為2種,種植密度為45~55株/畝,所述伴生樹種為3~6種,密度為100~150株/畝,所述灌木樹種密度為60~100株/畝。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群種為弗吉尼亞櫟、麻櫟;所述伴生樹種為樸樹、白榆、烏桕、東方杉、中山杉、絲綿木、女貞;所述灌木樹種為海濱木槿、海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造林之前還包括土壤改良措施,步驟如下:
在鹽堿地區修建排水的主渠道,構建排灌系統,挖溝起壟,抬高地面形成臺田,對臺田深翻細耙,細致整地;在臺田的種植穴內施有機肥或草炭土,種植綠肥或耐鹽堿植被。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櫟類樹種苗木的繁育采用實生苗培育,步驟如下:
S1:種子處理,對所述櫟類樹種的種子進行低溫層積貯藏,用濕沙拌種并放在容器內,置于涼爽而濕潤環境下,種子破口露白時播種;
S2:播種育苗,將所述種子播種于大棚或露地,保證在種子深度處的基質濕潤,周期性的噴灑植物殺菌劑,出苗后保持基質適當濕潤并周期性澆施水溶性肥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所述櫟類樹種的種子貯藏溫度1~4℃,種子含水量維持在種子干重的30%以上,且砂藏1~2個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對于大顆粒櫟類樹種的種子,所述種子橫放并覆土2~3cm厚,覆土上方覆蓋茅草保濕,所述種子播種密度為行距30cm,籽距7~8cm,每平方米定苗30株,出苗后及時除去覆蓋物并及時除草。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還包括,苗木施肥時,采用濃度為0.2%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和復合肥交替使用,一周一次,苗木施肥后及時用清水沖洗幼苗葉面,每月追肥一次,用量750kg/ha以內。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長三角鹽堿地區櫟類樹種混交林的營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中,所述植物殺菌劑為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所述植物殺菌劑噴灑周期為每隔兩周噴灑一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林業總站,未經上海市林業總站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60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