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加熱聚氨酯類汽車裝飾膜的導熱涂料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2010147502.2 | 申請日: | 2020-03-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75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發明(設計)人: | 程凡;劉德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粵綠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C09D175/06 | 分類號: | C09D175/06;C09D7/62;C09D7/61;C08G18/75;C08G18/76;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羅曉林 |
地址: | 5115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熱 聚氨酯 汽車裝飾 導熱 涂料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種可加熱聚氨酯類汽車裝飾膜的導熱涂料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質量分數的原料:碳納米管溶液30份、碳纖維短切纖維60份、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醇10?100份、IPDI或者TDI 10?200份、異佛爾酮二胺50?60份、二異丁胺10?15份、甲乙酮1500?1600份、顏料3份、二氧化鈦15份以及1.5?3份的偶聯劑。本發明兼具防護和加熱除冰效果,用于冬季汽車的保護和加熱除冰,從而保護汽車車漆以及車體內部電子元器件,并兼具有防刮蹭和美觀的效果,采用涂料涂布在基材上,并通過粘貼的形式形成保護膜,與汽車電池連接后可以實現加熱除冰功能,發熱均勻且安全穩定,克服了傳統的直接添加發熱材料發熱不均勻,結晶性高,膜層硬度大不夠柔軟的缺陷,提高了汽車的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保發熱功能型水性聚氨酯類涂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加熱聚氨酯類汽車裝飾膜的導熱涂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聚氨酯涂料作為一種全新涂料,涂膜后具有外觀優美,裝飾性能良好,有著非常好的物理力學性能。耐腐蝕性、耐沖擊性、耐低溫、硬度高、彈性高,耐化學試劑等特點,在汽車制造加工、船舶工程、航天航空、工民建工程等相關領域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我國自 20 世紀 50年代開始展開對聚氨酯涂料的研發與應用工作。隨著社會大眾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與改善,有關汽車加工、家具制造加工、石油化工、機械工業、橋梁船舶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速度不斷提升,聚氨酯涂料憑借其突出的性能優勢,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全新階段。據統計數據顯示,自1980-2004年期間,各個行業領域中有關聚氨酯涂料的使用量呈現出了非常快速的發展趨勢,聚氨酯涂料總使用量實現了自0.17萬到20萬噸的突破式發展,聚氨酯涂料產量僅次于醇酸樹脂漆涂料、丙烯酸樹脂漆涂料以及酚醛樹脂漆涂料,成為了涂料領域中的第四大品種,并且這一發展趨勢延續至今,其產量以及使用范圍仍然保持著非常快速的發展趨勢。
隨著聚氨酯涂料的大量應用,因其涂料結構體系中存在大量有機溶劑,給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1942 年,Shlack 首次成功地制備了陽離子型水性聚氨酯,20 世紀 70 年代水性聚氨酯開始工業化生產,發展到現在,全世界水性聚氨酯樹酯年產量約為6萬噸。
水性聚氨酯涂料近年逐漸占領大量市場,但從目前來看,國內外所使用的水性聚氨酯在工藝上有著比較大的缺陷。水性聚氨酯涂料成膜后耐水性不足,在成膜階段與水反應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泡可能大量殘留與涂膜內,影響其性能。最為關鍵,成膜后力學性能不足,膜硬度以及耐沖擊性不足加上高成本的投入,使之難以應用與汽車等裝飾膜上。同時目前國內外就可加熱聚氨酯涂料還存在較大的技術瓶頸,在加熱性能穩定性和聚氨酯力學性能及其結構穩定性方面都不太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加熱聚氨酯類汽車裝飾膜的導熱涂料及其制造方法,兼具防護和加熱除冰效果,用于冬季汽車的保護和加熱除冰,從而保護汽車車漆以及車體內部電子元器件,并兼具有防刮蹭和美觀的效果,尤其適用于北方以及寒冷地區汽車的汽車。采用涂料涂布在基材上,并通過粘貼的形式形成保護膜,與汽車電池連接后可以實現加熱除冰功能,發熱均勻且安全穩定,克服了傳統的直接添加發熱材料發熱不均勻,結晶性高,膜層硬度大不夠柔軟的缺陷,無法制備成汽車膜材料的缺陷,有利于寒冷地區車輛的防護和除冰功能,提高了汽車的壽命,可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加熱聚氨酯類汽車裝飾膜的導熱涂料,包括如下質量分數的原料:
碳納米管溶液30份、碳纖維短切纖維60份、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二醇10-100份、IPDI或者TDI 10-200份、異佛爾酮二胺50-60份、二異丁胺10-15份、甲乙酮1500-1600份、顏料3份、二氧化鈦15份以及1.5-3份的偶聯劑。
進一步地,所述碳纖維短切纖維的長度為2-5mm。
進一步地,所述偶聯劑為硅烷偶聯劑或者鋁鋯偶聯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粵綠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清遠粵綠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50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板件打孔擠壓機
- 下一篇:炭黑和鋼絲分離裝置、分離方法及熱裂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