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7448.1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962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杜諸侯 | 申請(專利權)人: | 句容市后白鎮杜氏家庭農場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K67/02;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董學文 |
| 地址: | 2124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稻 稻鴨共作 種植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其方法如下:搭建鴨舍、觀察鴨子在稻田中的情況以便調節水層,雛鴨早晚應增添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飼料,從水稻抽穗期開始,鴨子不能在水稻田里放養,將其趕到渠道放養,活棵后應建立5公分深的水層,同時按要求飼放7?10日齡幼鴨,以后隨著鴨齡增加、鴨體長大不斷加深水層至8?10公分,直至水稻抽穗后鴨趕出稻田為止,鴨食用后過腹還田,將役鴨參與到稻田生態系統中,可以有效的通過役鴨對稻田進行除草除蟲,刺激水稻生長,其新陳代謝的糞便,又可以為稻田提供豐富的肥料,節省人工除草除蟲費用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其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屬于水稻種植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升,由吃不飽的狀態發展轉變為多元化需求。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稻米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當前,我國稻谷的種植面積為3020萬hm2,水稻的口糧消費量在水稻總消費構成中占84.28%。由此可見,我國有著廣泛的水稻種植面積,且水稻的主要消費去向是滿足人們的生活飲食。而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水稻消費量十分龐大。因此,為保障充足的水稻供給,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研究,同時要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防止病蟲害影響水稻生長,降低水稻產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其方法如下:
(1)搭建鴨舍:稻田每5畝為1個小區,每個小區搭建1個鴨舍,每個鴨舍面積45平方米即可容納100只役鴨;
(2)水層管理:觀察鴨子在稻田中的情況以便調節水層,隨著鴨子不斷長大,水層要逐漸加深,在稻田水層降低時,應適當補充些水;
(3)飼料管理:剛放養的雛鴨覓食能力較弱,早晚應增添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飼料,以滿足雛鴨生長需要;
輔助飼料以碎米、米糠、玉米為主,輔助飼料的多少根據水田內雜草、水生小動物的數量來判斷決定;
(4)出水時期:從水稻抽穗期開始,鴨子不能在水稻田里放養,可將其趕到渠道放養,每天適時增加輔助飼料;
(5)收獲:活棵后應建立5公分深的水層,同時按要求飼放7-10日齡幼鴨,以后隨著鴨齡增加、鴨體長大不斷加深水層至8-10公分,直至水稻抽穗后鴨趕出稻田為止,中后期的餅肥料可與谷物配作鴨飼料,鴨食用后過腹還田,根據需要留取母鴨作為蛋用鴨繼續飼養產蛋,淘汰的公鴨作為肉用進行銷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將役鴨參與到稻田生態系統中,可以有效的通過役鴨對稻田進行除草除蟲,并且役鴨活動中的踩踏能中耕渾水,刺激水稻生長;另一方面雜草、害蟲等成了役鴨的飼料,減少了役鴨養殖投入,其新陳代謝的糞便,又可以為稻田提供豐富的肥料。兩者互惠互利,既能生產出優質的有機稻米,還能提供生態役鴨,節省人工除草除蟲費用的同時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增加其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水稻稻鴨共作種植方法,其方法如下:
(1)搭建鴨舍:稻田每5畝為1個小區,每個小區搭建1個鴨舍,每個鴨舍面積45平方米即可容納100只役鴨;
(2)水層管理:觀察鴨子在稻田中的情況以便調節水層,隨著鴨子不斷長大,水層要逐漸加深,在稻田水層降低時,應適當補充些水;
(3)飼料管理:剛放養的雛鴨覓食能力較弱,早晚應增添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飼料,以滿足雛鴨生長需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句容市后白鎮杜氏家庭農場,未經句容市后白鎮杜氏家庭農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4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檢測的膠體金試紙條
- 下一篇:拆垛機器人拆垛方法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