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椎管嵌骨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7444.3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474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顏學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顏學亮 |
| 主分類號: | A61B17/88 | 分類號: | A61B17/88;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衡陽雁城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31 | 代理人: | 李政科 |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椎管 骨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椎管嵌骨器,包括一根細長的金屬桿,在該金屬桿的一端形成一個弧形彎鉤。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由于金屬桿的一端有一個弧形彎鉤,這樣就能利用這個弧形彎鉤從硬膜囊的側面繞過去,用弧形彎鉤的端部去推壓裂開的椎骨碎塊使其回位,從而既能消除碎塊對脊髓的壓迫,又能避免因為拉扯硬膜囊而引發新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椎管嵌骨器。
背景技術
如圖1所示,椎骨的基本結構包括椎體、椎弓板、椎弓根、橫突和棘突,其中椎體、椎弓板、椎弓根三者相連形成一個椎孔。在人體中,所有椎骨的椎孔貫通,構成容納硬膜囊的椎管,硬膜囊內包裹有脊髓。因此,當外傷引起椎體骨裂或骨折時,裂開的碎塊就很容易向椎孔移動,進而對硬膜囊進行擠壓,形成脊髓壓迫癥。出現這樣的情況,通常必須采取手術治療。現有的治療方法是在與受傷椎骨相對應的背部皮膚上開一個口子,將受傷椎骨的椎弓板敲掉,再將椎孔內的硬膜囊向外稍微拉開,然后用桿狀的器械將裂開的椎體碎塊進行推壓,使碎塊回到原來的位置,消除碎塊對脊髓的壓迫。但是這種方法存在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為需要挪動椎管內的硬膜囊,那么,操作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及里面的脊髓,從而引發事故。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降低操作風險的椎管嵌骨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椎管嵌骨器,包括一根細長的金屬桿,在該金屬桿的一端形成一個弧形彎鉤。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由于金屬桿的一端有一個弧形彎鉤,這樣就能利用這個弧形彎鉤從硬膜囊的側面繞過去,用弧形彎鉤的端部去推壓裂開的椎骨碎塊使其回位,從而既能消除碎塊對脊髓的壓迫,又能避免因為拉扯硬膜囊而引發新的風險。
進一步地,所述弧形彎鉤的端部扁平,弧形彎鉤端部的外側面設有網格狀花紋。
進一步地,所述金屬桿的另一端設有較粗的握持部。
附圖說明
圖1為椎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椎管嵌骨器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為:
1——金屬桿 2——弧形彎鉤 3——握持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定。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 “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也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所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是:一種椎管嵌骨器,包括一根細長的金屬桿1,在該金屬桿1的一端形成一個弧形彎鉤2,金屬桿1的另一端設有較粗的握持部3;弧形彎鉤2的端部扁平,弧形彎鉤2端部的外側面設有網格狀花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顏學亮,未經顏學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4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