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7419.5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353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天沛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3B1/04 | 分類號: | E03B1/04;E03C1/122;E03B3/02;E03B11/00;E03D5/00;E03D1/00;E03B7/00;E03B7/07;G05D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淮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5 | 代理人: | 華德明 |
| 地址: | 22114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活用水 雨水 二次 利用 裝置 | ||
1.一種生活用水及雨水的二次利用裝置,包括洗滌池(1)、分離池(2)、樓頂蓄水池(3)、蓄水池(4)、馬桶(5),流經自來水管道(6)的水流分別經分水管進入洗滌池(1)、蓄水池(4)、馬桶(5),其特征在于,在自來水管道(6)與蓄水池(4)連通的分水管上安裝電磁閥SV4,在自來水管道(6)與馬桶(5)連通的分水管上安裝電磁閥SV5;在洗滌池(1)內部安裝三甲胺氣體傳感器IC3,洗滌池(1)的底端設置連通下水管道(7)的第一管路(8),在第一管路(8)上安裝電磁閥SV1,在電磁閥SV1上方的第一管路(8)上設置第二管路(9),第二管路(9)連通分離池(2)上端的一側,在第二管路(9)上安裝電磁閥SV2,分離池(2)上端的另一側通過第三管路(10)連通樓頂蓄水池(3),在第三管路(10)上安裝電磁閥SV3,樓頂蓄水池(3)內部安裝水流傳感器L1;在分離池(2)的內部分別安裝上水位傳感器IC6、下水位傳感器IC5、紅外二極管LED1、光敏二極管LED2、電機M1,上水位傳感器IC6安裝在距離分離池(2)頂端的1/6處,在上水位傳感器IC6的上方、第二管路(9)的下方設置第四管路(11),第四管路(11)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上水位傳感器IC6的下部安裝過濾網(12),下水位傳感器IC5安裝在距離分離池(2)頂端的5/6處,紅外二極管LED1、光敏二極管LED2、電機M1均安裝在分離池(2)的底部,在分離池(2)的底端設置第五管路(13),并在第五管路(13)上安裝電磁閥SV8,第五管路(13)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在分離池(2)的底部側壁設置第六管路(14),并在第六管路(14)上安裝電磁閥SV6,第六管路(14)連通蓄水池(4),在蓄水池(4)的底端分別設置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并在第七管路(15)、第八管路(16)上對應安裝電磁閥SV10、SV9,第七管路(15)的水流入下水管道(7),第八管路(16)的水用來澆花,在蓄水池(4)的底部側壁設置第九管路(17),并在第九管路(17)上安裝電磁閥SV7,第九管路(17)與蓄水池(4)連通的位置要低于第六管路(14)與蓄水池(4)連通的位置,馬桶(5)水箱的高度要低于第九管路(17)的出水口,使三者形成水位落差,第九管路(17)流經電磁閥SV5與馬桶(5)之間的分水管后用來沖馬桶(5),在蓄水池(4)內部安裝上水位傳感器IC8、下水位傳感器IC7,上水位傳感器IC8安裝在距離蓄水池(4)頂端的1/6處,下水位傳感器IC7安裝在距離蓄水池(4)頂端的5/6處,在馬桶(5)中安裝探針Ⅰ(A)、探針Ⅱ(B),探針Ⅰ(A)安裝在距離馬桶(5)頂端的1/4處,探針Ⅱ(B)安裝在距離馬桶(5)頂端的3/4處,探針Ⅰ(A)、探針Ⅱ(B)接通表示馬桶中有水;
所述電磁閥SV1、電磁閥SV2、電磁閥SV3、電磁閥SV4、電磁閥SV5、電磁閥SV6、電磁閥SV7、電磁閥SV8、電磁閥SV9、電磁閥SV10均通過控制電路控制通斷,三甲胺氣體傳感器IC3、水流傳感器L1、上水位傳感器IC6、下水位傳感器IC5、紅外二極管LED1、光敏二極管LED2、電機M1、上水位傳感器IC8、下水位傳感器IC7用來為控制電路提供工作信號,所述控制電路還包括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1、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2、單片機IC4、定時器IC9、定時器IC12、雙運算放大器IC10、放大器IC11、電阻R1~R34、電解電容C1~C3、電容C4~C6、電解電容C7、電容C8~C13、變壓器B1、整流堆UR、二極管D1~D8、三極管BG1~BG13、晶閘管SCR1~SCR2、穩壓管DW1、晶振XT1、繼電器J1、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J1-1、繼電器J1的常閉觸點J1-2、繼電器J2、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J2-1、繼電器J3、繼電器J3的常開觸點J3-1、繼電器J3的常閉觸點J3-2、繼電器J3的常閉觸點J3-3、繼電器J4、繼電器J4的常開觸點J4-1、繼電器J4的常開觸點J4-2、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3、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4、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5、繼電器J5、繼電器J5的常開觸點J5-1、繼電器J5的常開觸點J5-2、繼電器J6、繼電器J6的常開觸點J6-1、繼電器J6的常開觸點J6-2、繼電器J7、繼電器J7的常開觸點J7-1、繼電器J7的常閉觸點J7-2、繼電器J8、繼電器J8的常開觸點J8-1、繼電器J9、繼電器J9的常開觸點J9-1、繼電器J9的常閉觸點J9-2、繼電器J10、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1、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2、繼電器J11、繼電器J11的常開觸點J11-1、繼電器J12、繼電器J12的常開觸點J12-1、繼電器J12的常開觸點J12-2、繼電器J13、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1、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2、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3、繼電器J14、繼電器J14的常開觸點J14-1、繼電器J14的常開觸點J14-2、按鈕SB1~SB10;
220V輸入電壓的兩端分別連接變壓器B1的輸入端口,變壓器B1的輸出端口分別連接整流堆UR的1腳、2腳,整流堆UR的3腳分別連接電解電容C1的正極、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1的1腳、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2的1腳,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1的3腳分別連接電解電容C2的正極、三甲胺氣體傳感器IC3的12腳,三甲胺氣體傳感器IC3的11腳連接單片機IC4的1腳,整流堆UR的4腳、電解電容C1的負極、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1的2腳、電解電容C2的負極、三甲胺氣體傳感器IC3的13腳均接地;
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2的3腳分別連接電解電容C3的正極、電阻R11的一端、二極管D5的負極、繼電器J6的一端、穩壓管DW1的1腳、穩壓管DW1的3腳、電阻R15的一端、電阻R16的一端、電阻R17的一端、按鈕SB1的一端、電容C4的一端、單片機IC4的40腳、二極管D7的負極、二極管D1的負極、水流傳感器L1的端口A、二極管D2的負極、按鈕SB2的一端、繼電器J6的常開觸點J6-1的一端、繼電器J8的常開觸點J8-1的一端、按鈕SB8的一端、按鈕SB6的一端、按鈕SB4的一端、二極管D8的負極、定時器IC12的4腳、電阻R33的一端、定時器IC12的8腳、電阻R34的一端、下水位傳感器IC5的1腳、上水位傳感器IC6的1腳、電阻R3的一端、三極管BG3的發射極、晶閘管SCR1的陽極、晶閘管SCR2的陽極、三極管BG6的發射極、電阻R7的一端、電阻R14的一端、定時器IC9的4腳、電阻R12的一端、定時器IC9的8腳、電阻R13的一端、放大器IC11的7腳、光敏二極管LED2的負極、下水位傳感器IC7的1腳、上水位傳感器IC8的1腳,單片機IC4的2腳分別連接電阻R24的一端、電阻R25的一端,單片機IC4的9腳分別連接電容C4的另一端、按鈕SB1的另一端、電阻R1的一端,單片機IC4的18腳連接電容C5的一端,單片機IC4的19腳連接電容C6的一端,單片機IC4的22腳連接三極管BG12的基極,三極管BG12的集電極連接二極管D7的正極,繼電器J10并聯在二極管D7兩端,單片機IC4的21腳連接三極管BG1的基極,三極管BG1的集電極連接二極管D1的正極,繼電器J1并聯在二極管D1兩端,水流傳感器L1的端口B串聯電阻R2后連接三極管BG2的基極,三極管BG2的集電極連接二極管D2的正極,繼電器J2并聯在二極管D2兩端,按鈕SB2的另一端串聯繼電器J4的常開觸點J4-1、按鈕SB3后連接繼電器J5的一端,繼電器J5的常開觸點J5-1并聯在按鈕SB2兩端,繼電器J6的常開觸點J6-1的另一端串聯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5后連接繼電器J7的一端,繼電器J8的常開觸點J8-1的另一端串聯繼電器J4的常開觸點J4-2、繼電器J3的常閉觸點J3-3后連接繼電器J9的一端,單片機IC4的20腳分別連接三極管BG12的發射極、三極管BG1的發射極、三極管BG2的發射極、繼電器J5的另一端、繼電器J7的另一端、繼電器J9的另一端、電阻R1的另一端、電容C6的另一端、晶振XT1的一端,晶振XT1的另一端、電容C5的另一端、電解電容C3的另一端、三端穩壓集成電路IC2的2腳均接地;
下水位傳感器IC5的2腳連接三極管BG4的基極,三極管BG4的集電極串聯電阻R4后分別連接電阻R3的另一端、三極管BG3的基極,三極管BG3的集電極串聯電阻R5后分別連接電阻R6的一端、晶閘管SCR1的門極,電阻R6的另一端接地,晶閘管SCR1的陰極連接二極管D3的負極,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三極管BG5的集電極,繼電器J3并聯在二極管D3兩端,三極管BG5的基極連接上水位傳感器IC6的2腳,三極管BG4的發射極、三極管BG5的發射極、下水位傳感器IC5的3腳、上水位傳感器IC6的3腳均接地;
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1腳串聯電阻R20后連接三極管BG11的基極,三極管BG11的集電極串聯電阻R21后分別連接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8腳、電阻R16的另一端,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3腳連接電阻R17的另一端,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2腳串聯電阻R18后分別連接電阻R23的一端、紅外二極管LED1的負極,紅外二極管LED1的正極連接三極管BG11的發射極,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5腳串聯電阻R32后連接放大器IC11的6腳,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6腳分別連接電阻R22的一端、電阻R21的一端,電阻R22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7腳、電阻R24的另一端,三極管BG9的集電極分別連接二極管D5的正極、繼電器J6的另一端,三極管BG9的基極分別連接電阻R11的另一端、探針Ⅰ,三極管BG9的發射極、探針Ⅱ、穩壓管DW2的2腳、電阻R15的另一端、電阻R21的另一端、雙運算放大器IC10的4腳、電阻R23的另一端均接地;
按鈕SB4的另一端串聯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3、按鈕SB5后連接繼電器J12的一端,繼電器J12的常開觸點J12-1并聯在按鈕SB4兩端,按鈕SB6的另一端串聯按鈕SB7后連接繼電器J13的一端,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1并聯在按鈕SB6兩端,按鈕SB8的另一端串聯繼電器J4的常閉觸點J4-4、按鈕SB9后連接繼電器J14的一端,繼電器J14的常開觸點J14-1并聯在按鈕SB8兩端;
下水位傳感器IC7的2腳連接三極管BG7的基極,三極管BG7的集電極串聯電阻R8后分別連接三極管BG6的基極、電阻R7的另一端,三極管BG6的集電極串聯電阻R9后分別連接電阻R10的一端、晶閘管SCR2的門極,電阻R10的另一端接地,晶閘管SCR2的陰極連接二極管D4的負極,二極管D4的正極連接三極管BG8的集電極,繼電器J4并聯在二極管D4兩端,三極管BG8的基極連接上水位傳感器IC8的2腳;
定時器IC9的3腳連接三極管BG10的基極,三極管BG10的發射極連接電阻R13的另一端,三極管BG10的集電極分別連接二極管D6的負極、繼電器J8的一端,定時器IC9的2腳分別連接電阻R14的另一端、繼電器J3的常閉觸點J3-2的一端,定時器IC9的6腳分別連接電阻R12的另一端、定時器IC9的7腳、電解電容C7的正極,定時器IC9的5腳連接電容C8的一端,放大器IC11的1腳串聯電阻R31后連接放大器IC11的8腳,放大器IC11的3腳分別連接電容C11的一端、電容C10的一端、電阻R27的一端,電阻R27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光敏二極管LED2的正極、電阻R26的一端、電阻R28的一端,電容C10的另一端、電阻R26的另一端、電阻R25的另一端、繼電器J12的另一端、繼電器J13的另一端、繼電器J14的另一端均接地;定時器IC9的2腳分別連接電容C11的另一端、電容C9的一端、電阻R30的一端,電阻R30的另一端分別連接電阻R29的一端、電阻R28的另一端;
定時器IC12的3腳連接三極管BG13的基極,三極管BG13的集電極連接二極管D8的正極,繼電器J11并聯在二極管D8兩端,定時器IC12的2腳分別連接電阻R34的另一端、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2的一端、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3的一端,定時器IC12的6腳分別連接電阻R33的另一端、定時器IC12的7腳、電容C12的一端,定時器IC12的5腳連接電容C13的一端,三極管BG7的發射極、三極管BG8的發射極、下水位傳感器IC7的3腳、上水位傳感器IC8的3腳、繼電器J3的常閉觸點J3-2的另一端、電解電容C7的負極、定時器IC9的1腳、電容C8的另一端、二極管D6的正極、繼電器J8的另一端、放大器IC11的4腳、放大器IC11的5腳、電容C9的另一端、電阻R29的另一端、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3的另一端、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2的另一端、電容C12的另一端、定時器IC12的1腳、電容C13的另一端、三極管BG13的發射極均接地;
220V輸入電壓分別為電磁閥SV1、電磁閥SV2、電磁閥SV3、電磁閥SV4、電磁閥SV5、電磁閥SV6、電磁閥SV7、電磁閥SV8、電磁閥SV9、電磁閥SV10、電機M1提供電壓;繼電器J1的常開觸點J1-1與電磁閥SV1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1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1的常閉觸點J1-2與電磁閥SV2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2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2的常開觸點J2-1、繼電器J3的常開觸點J3-1與電磁閥SV3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3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5的常開觸點J5-2與電磁閥SV4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4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6的常開觸點J6-2、繼電器J7的常閉觸點J7-2與電磁閥SV5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5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9的常開觸點J9-1與電磁閥SV6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6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7的常開觸點J7-1與電磁閥SV7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7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1、繼電器J9的常閉觸點J9-2、繼電器J11的常開觸點J11-1與電磁閥SV8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8的通電和斷電,電機M1并聯在電磁閥SV8兩端,繼電器J13的常開觸點J13-2并聯在繼電器J10的常開觸點J10-1的兩端;繼電器J12的常開觸點J12-2與電磁閥SV9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9的通電和斷電;繼電器J14的常開觸點J14-2與電磁閥SV10串聯,用來控制電磁閥SV10的通電和斷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41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抗靜電纖維的制備方法和應用
- 下一篇:基于圖像識別的流體粘滯系數測量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