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模塊間脈沖信號融合的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2010147232.5 | 申請日: | 2020-03-05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470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31 |
發明(設計)人: | 王榮華;吳峰;李茂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H04B17/20 | 分類號: | H04B17/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夏琴 |
地址: | 610036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 脈沖 信號 融合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信號處理領域,公開了一種多模塊間脈沖信號融合的裝置,本裝置包括多個數字接收機和信號融合器,所述的數字接收機包括:AD,用于將脈沖模擬信號轉換為脈沖數字信號;信號檢測器,用于檢測脈沖信號;參數測量器,用于測量脈沖信號的參數。所述的信號融合器用于多個數字接收機之間信號的融合。本發明通過多個數字接收機與信號融合器,解決了在脈沖信號處于靈敏度附近時融合后的脈沖信號描述字不能包含所有通道的幅度和相位,造成后續測向的精度降低或者錯誤的問題。保證了脈沖信號靈敏度附近信號融合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號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模塊間脈沖信號融合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信號處理領域中,通常需要同時處理多個通道的脈沖信號,但一個模塊的處理能力有限無法同時完成所有通道的處理,如何高效的融合各個模塊的信號是保證后續測向正確性和提高信號處理能力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現有的技術中,通常的實現方式是每個模塊的數字接收機獨立完成各自通道的脈沖信號的檢測和參測,每個模塊的數字接收機產生各自通道的脈沖信號描述字后送入信號融合器進行融合,信號融合器根據頻率和到達時間等信息進行多個模塊的脈沖信號描述字的融合,最終形成包含所有通道幅度和相位的脈沖信號描述字。
這種傳統的方法在脈沖信號處于靈敏度附近時有可能出現只有部分模塊才能檢測到信號而其余模塊不能檢測到信號的情況,此時信號融合器只能接受到部分模塊輸出的脈沖信號描述字,最終形成融合后的脈沖信號描述字不能包含所有通道的幅度和相位,造成后續測向的精度降低或者錯誤。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多模塊間脈沖信號融合的裝置,解決在脈沖信號處于靈敏度附近時融合后的脈沖信號描述字不能包含所有通道的幅度和相位,造成后續測向的精度降低或者錯誤的問題。保證了脈沖信號靈敏度附近信號融合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多模塊間脈沖信號融合的裝置,包括:多個數字接收機和信號融合器;所述多個數字接收機之間兩兩信號相連,所述信號融合器分別與多個數字接收機相連,用于多個數字接收機之間信號的融合;
所述數字接收機包括AD、信號檢測器和參數測量器;
所述AD用于將脈沖模擬信號轉換為脈沖數字信號,并將脈沖數字信號分別輸入到信號檢測器和參數測量器;
所述信號檢測器用于檢測脈沖信號,并將當前數字接收機檢測產生的多個檢測頻點分別輸入到參數測量器和信號融合器;
所述參數測量器接收當前數字接收機的脈沖數字信號和檢測頻點信息作為其輸入,同時接收所述信號融合器產生的頻率引導信息作為其輸入,融合其他數字接收機輸出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形成脈沖信號描述字,同時將當前數字接收機的幅度和相位信息送入其他數字接收機;
所述信號融合器接收信號檢測器產生的檢測頻點信息作為其輸入,產生頻率引導信息輸入各數字接收機的參數測量器。
進一步的,所述信號融合器將多個數字接收機產生的多個檢測頻點進行幅度比較,將幅度最大的多個檢測頻點作為當前系統里的處理頻點,引導參數測量器進行測量。
進一步的,所述參數測量器將當前處理頻點的頻率和模塊號與當前檢測頻點的頻率和模塊號進行比較,對于比較相同的處理頻點進行相應參數的測量并形成脈沖信號描述字,對于比較不相同的處理頻點提取該頻點的幅度和相位信息傳輸給其他數字接收機的參數測量器。
在參數測量器中比較相同的處理頻點需融合其他數字接收機傳輸的通道幅度和相位信息后形成包含鄰近數字接收機通道或者所有數字接收機通道幅度和相位的脈沖信號描述字。
進一步的,所述脈沖信號描述字包括脈沖信號的頻率、脈寬、到達時間、幅度和相位等信息。
進一步的,所述多個數字接收機工作在同一個工作頻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未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2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