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7029.8 | 申請日: | 2020-03-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212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心剛;匡艷軍;鄭超雄;孫志強;范巖成;張志明;熊志亮;蘇鋒杰;張發云;周驍凌;張建林;郭凱;唐利萍;張蕾;李守彬;鄧小云;姚祥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嶺澳核電有限公司;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9/04 | 分類號: | B23K9/04;B23K9/235;B23K9/3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薄壁 金屬 表面 堆焊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1)選擇可實現峰值?谷值電流輸出的電源,通過調整峰值電流、峰值電流時間、谷值電流、谷值電流時間,獲得符合要求的焊道;2)依次完成不同焊道的焊接,形成焊層;以及3)重復步驟2),依次完成不同焊層的焊接,完成所有焊層的焊接。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運用帶有峰值?谷值電流切換特性的電源,避免了峰值電流持續對金屬表面加熱而引起的金屬溫度過高,可避免薄壁金屬背面燒穿、過分氧化等質量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焊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實際生產中,會遇到很多因金屬表面或淺表面缺陷而需要堆焊處理的情況。
請參照圖1所示,受金屬壁厚11(金屬堆焊表面12和金屬背面13之間的間距)較小的影響,現有的表面堆焊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其一,焊接電弧16在焊接時,焊縫熔深大,容易造成因焊接熱源引起的金屬擊穿14;其二,金屬加熱溫度高,容易導致金屬背面13被氧化15、燒損等質量問題。特別地,對于內部有一定壓力的水、油、氣體等介質的管道,焊接方法不當會導致金屬內部介質泄露等生產事故。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以避免薄壁金屬背面燒穿、過分氧化等質量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以避免薄壁金屬背面燒穿、過分氧化等質量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可實現峰值-谷值電流輸出的電源,通過調整峰值電流、峰值電流時間、谷值電流、谷值電流時間,獲得符合要求的焊道;
2)依次完成不同焊道的焊接,形成焊層;以及
3)重復步驟2),依次完成不同焊層的焊接,完成所有焊層的焊接。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所述薄壁金屬的厚度不超過5mm。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所述焊道的厚度不超過1/2焊道寬度,不超過3倍焊接材料的直徑。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當前焊道中心與前序焊道之間的搭接距離為前序焊道寬度的1/3~1/2。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控制所述焊道或焊層間溫度不超過100℃。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焊接當前焊道之前,對前序焊道進行無損探傷。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焊接當前焊層之前,對前序焊層進行無損探傷。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通過峰值電流、峰值電流時間、谷值電流、谷值電流時間的選擇,產生的線能量輸出不超過25KJ/cm。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所述薄壁金屬為厚度3.05mm至5mm的不銹鋼。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峰值電流65-85A,峰值電流時間0.1~0.4秒,谷值電流50-60A,谷值電流時間0.1~0.4秒,峰值電流時間和谷值電流時間之和為0.5秒。
作為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的一種改進,焊接速度為20-60mm/min。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薄壁金屬的表面堆焊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采用帶有峰值-谷值電流切換特性的電源,避免了峰值電流持續對金屬表面加熱而引起的金屬溫度過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嶺澳核電有限公司;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嶺澳核電有限公司;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702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