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5415.3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70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光明;林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綿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 主分類號: | G16H50/80 | 分類號: | G16H50/80;G16H10/6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李紅 |
| 地址: | 618299 四川省德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對 突發 公共 衛生事件 疫情 信息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包括個人用戶子系統、工作人員用戶子系統、企業門衛用戶子系統,個人用戶子系統用于用戶自己管理自己的疫情防控信息,工作人員用戶子系統用于工作人員管理轄區內的各個用戶的疫情防控信息,企業門衛用戶子系統用于企業門衛對非企業員工提交進出申請進行審核。該系統能夠針對疫情期間的外來人員檢測信息進行管理,便于監測信息統計,對于外來人員途徑地進行統計,以便在確診時立即采取應對措施,能夠立即獲得確診對象的接觸人員和途徑地區,為防范疫情擴散提供了數據依據。個人用戶使用該系統進行個人健康監測情況、同住人員以及指定天數的活動軌跡上報及管理,企業門衛管理非企業員工的進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計算機軟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信息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國力的飛速發展,國內及國際上的交流越來越多,交通流通速度越來越快。交通的發達使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同樣的一些帶有傳染性的疾病的傳播擴散速度也會隨著人員的流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廣。
對于具有傳染性的疫情,往往需要根據傳染病學原理對與確診對象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以減小疫情的擴散速度及擴散范圍。對于醫學觀察對象,往往需要進行健康檢測,實時監測被觀察對象的健康狀況,用于確認被觀察對象的健康狀態,以便能夠及時進行疫情確診以及疫情治療。
具有傳染性的疫情一經發現,非發源地的地區的主要防疫方向是輸入患者預防,因此往往需要對外來人員進行健康監測。一般外來人員都是從一個始發地途徑一定的地區,然后到達目的地,相對而言經過的地區比較單一,到達目的地后也會在目的地停留較久的時間,一旦發現疫情進行追蹤也比較簡單。隨著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外來人員中的物流人員在跑物流的途中往往途徑了較多的地方,在疫情潛伏期內經過的地區甚至可能覆蓋大半個中國,而物流人員往往是到達目的地后,裝載好貨物,再次前往下一個目的地,因此對物流人員的追蹤管控往往非常艱難。因此需要一套系統用于管理疫情的信息。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上述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個人用戶使用該系統進行個人健康監測情況、同住人員以及指定天數的活動軌跡上報及管理,非企業員工進出進行審核,以便于企業門衛管理非企業員工的進出,特別是流動性較強的物流人員;工作人員使用該系統進行自己負責的被觀察對象的監測信息管理以及健康管理,企業門衛使用該系統進行進出企業的非企業員工的進出審核,該系統能夠針對疫情期間的外來人員檢測信息進行管理,便于監測信息統計,對于外來人員途徑地進行統計,以便在確診時立即采取應對措施,能夠立即獲得確診對象的接觸人員和途徑地區,為防范疫情擴散提供了數據依據。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解決方案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防控信息系統,包括個人用戶子系統、工作人員用戶子系統、企業門衛用戶管理子系統;
所述的個人用戶子系統用于用戶自己管理自己的疫情防控信息,包括第一用戶管理單元、同住人員管理單元、活動軌跡管理單元、監測日志管理單元、健康證明管理單元和非企業職工進出申請管理單元,所述的第一用戶管理單元用于管理個人用戶的賬號注冊、登錄以及進行個人基本信息的修改和查看;所述的同住人員管理單元用于添加或修改在家居住時的同住人員信息;所述的活動軌跡管理單元用于添加到達當前地區前指定天數內每天的活動軌跡;所述的監測日志管理單元用于企業員工或被醫學觀察對象個人添加或查看每天的健康監測記錄;所述的健康證明管理單元用于填寫或查看個人的健康證明;所述的非企業職工進出申請管理單元用于非企業員工提交進出申請并報送企業門衛進行審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綿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未經綿竹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54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文本糾錯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 下一篇:基于5G技術的智慧校園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