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極電穿孔消融針及采用其的電穿孔消融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5210.5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6920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黃文星;戴春喜;魯文;鄭磊;代志強;崔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賽諾微醫療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A61B18/1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吳夢圓 |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寧波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極 穿孔 消融 采用 設備 | ||
一種多極電穿孔消融電極針及采用其的電穿孔消融設備。所述多極電穿孔消融針包括一針桿,所述針桿上設置有至少2個的金屬電極;其中,各金屬電極之間能夠設置成彼此電絕緣;以及每一個所述金屬電極均具有一端與高壓輸出設備連接的電極連接導線,能夠任意獨立地被設置為正極或負極,且所述多極電穿孔消融針能夠在所述任意兩個金屬電極之間進行高壓放電的電穿孔消融。本發明的電穿孔消融針可以減少插入損傷,不用移動電極針深度的情況下對針桿任意位置的病灶進行消融,減少手術時間,減輕病人痛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穿孔消融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極電穿孔消融電極針及采用其的電穿孔消融設備。
背景技術
在處理接近人體大血管、重要神經組織、支氣管、大膽管、胃腸壁以及輸尿管等有重要結構需要保留的病變時,射頻、微波和冷凍消融的治療方法往往難以進行,熱消融或冷消融會造成重要組織的蛋白質變性使重要組織細胞壞死。電穿孔消融是一項新的腫瘤消融技術,其采用高電壓短脈沖放電引起細胞膜發生納米級穿孔,導致細胞凋亡,因此被認為是一種“分子消融”。從醫學臨床反饋的經驗看,它是一種非產熱消融技術,該技術具有消融區界限清晰,能保留被消融區的神經、大血管、輸尿管、支氣管、大膽管、胃腸壁等重要組織結構,不受血流的熱或冷吸除影響,消融時間短等優點。此技術彌補了射頻、微波、冷凍消融的技術不足。
電穿孔消融手術時往往是成對使用的消融針同時插入病變組織,即需要至少兩根消融針,一根消融針作為正極,另外一根消融針作為負極,通過正負極之間產生的高壓電能對病變進行電穿孔消融。然而臨床中有的腫瘤微小,有的腫瘤處于大血管、胃腸壁等極復雜器官附近,有的腫瘤周圍神經組織錯綜交織,沒有足夠的空間放置多根電極針,當多根電極針被置入時不能有效的保護良性組織和重要器官不被誤消融。臨床使用中需要一種體積小巧、占用空間少、穿刺時對組織器官損傷少的消融針,此消融針可對微小的、所處位置復雜的病灶進行消融。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極電穿孔消融針及采用其的電穿孔消融設備,以期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至少一個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多極電穿孔消融電極針,包括一針桿,所述針桿上設置有至少2個的金屬電極;
其中,各金屬電極之間能夠設置成彼此電絕緣;以及
每一個所述金屬電極均具有一端與高壓輸出設備連接的電極連接導線,能夠任意獨立地被設置為正極或負極,且所述多極電穿孔消融針能夠在所述任意兩個金屬電極之間進行高壓放電的電穿孔消融。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電穿孔消融設備,所述電穿孔消融設備采用如上所述的多極電穿孔消融針。
基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多極電穿孔消融針相對于現有技術至少具有如下優點之一:
1、本發明的電穿孔消融針在對病灶進行消融時僅需要插入一根針,而現有技術的電穿孔消融手術時要插入兩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等甚至更多根消融針;更少的插入針數量帶來更少的插入損傷,可以減少對病灶周邊的良性組織的連帶損傷;
2、本發明的單針多電極的電穿孔消融針可穿入病灶組織內部對病灶進行消融,即從中心向周邊的輻射狀消融,對于微小的腫瘤可實現有效消融,對病灶可實現均勻徹底消融;對于置入通道狹窄、病灶周圍神經系統復雜的臨床案例可實現順利置入消融針;
3、本發明的電穿孔消融針一根針桿上設置有多個電極,可任意設置正負極,實現消融長度、消融深度的自由選擇,即在不重復置入電穿孔消融針的情況下,通過逐漸多次接通不同的電極放電,形成對不同深度、不同位置的病灶進行消融,減少了手術的時間,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賽諾微醫療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未經賽諾微醫療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52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