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智能曬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5142.2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87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朱麗;杭波;毛華慶;谷瓊;吳中博;樂英高;張其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文理學院 |
| 主分類號: | F26B9/10 | 分類號: | F26B9/10;F26B25/02;F26B25/18;A23B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許建 |
| 地址: | 441053***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智能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曬谷裝置,包括底座、晾曬板、存谷倉和控制器以及收谷倉,所述控制器和存谷倉均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晾曬板通過活動關節呈豎直的安裝在底座上,該活動關節與控制器通信,受控制器控制而帶著晾曬板在底座上轉動,所述晾曬板的一側面上固定有粘性傳送帶,所述存谷倉固定在晾曬板的上端并將晾曬板的上端容納在內,所述收谷倉固定在晾曬板的下端上,所述粘性傳送帶與控制器通信,受控制器控制動作,該粘性傳送帶的上端伸入到存谷倉內,下端伸入到收谷倉內。本發明的智能曬谷裝置,通過存谷倉、控制器、收谷倉和晾曬板的設置,便可有效的實現一個豎直晾曬稻谷的效果,大大的減少了晾曬稻谷的占用空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曬谷裝置,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智能曬谷裝置。
背景技術
每年稻谷豐收之后便是曬谷的晾曬期,每當在此期間,便要將稻谷在太陽之下晾曬風干,以使得稻谷能在倉庫進行長期的藏儲,避免其在藏儲的過程中發霉變質。
而如今在晾曬稻谷時,因其所需晾曬的稻谷數量較大,在一些路邊的農戶有時會將稻谷鋪曬在道路上,從而極大的干擾到了過往車輛的正常行駛,對道路交通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因而現有技術中提供了申請號為201811229251.1,名稱為一種循環曬谷裝置的發明專利,該專利中通過設置循環載具以及由偏心轉軸、彈布和護板組合而成的晾曬槽和棍子組成的傳輸帶構成一個稻谷可反復循環的通過彈布的結構,以此實現稻谷的循環晾曬的效果,因而有效的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因為晾曬稻谷占用過多道路路面的問題,然而這種方式不夠智能化,并且晾曬的過程中稻谷是一直運動的,那么相應的晾曬效果便不會太好,很容易出現稻谷沒有曬透的問題,同時整體的設備會比較大,還是會占用較多空間。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化、占用空間小的智能曬谷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曬谷裝置,包括底座、晾曬板、存谷倉和控制器以及收谷倉,所述控制器和存谷倉均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晾曬板通過活動關節呈豎直的安裝在底座上,該活動關節與控制器通信,受控制器控制而帶著晾曬板在底座上轉動,所述晾曬板的一側面上固定有靜電吸附傳送帶,所述存谷倉固定在晾曬板的上端并將晾曬板的上端容納在內,所述收谷倉固定在晾曬板的下端上,所述靜電吸附傳送帶與控制器通信,受控制器控制動作,該靜電吸附傳送帶的上端伸入到存谷倉內,下端伸入到收谷倉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存谷倉呈漏斗狀,下端開設有漏谷口,其中,晾曬板的上端和靜電吸附傳送帶的上端通過漏谷口伸入到存谷倉內,所述漏谷口的口沿固定有彈性的密封沿,所述晾曬板的上端固定在該漏谷口上,該密封沿與靜電吸附傳送帶相接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靜電吸附傳送帶包括上轉軸、下轉軸和套設在上轉軸與下轉軸上的晾曬布,所述上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存谷倉內,所述漏谷口的中部固定有擋板,該擋板將漏谷口形成僅供晾曬布通過的兩條縫隙,所述密封沿設置在其中一條縫隙上,所述下轉軸可旋轉的設置在晾曬板的下端,所述晾曬板靠近其上端的位置上固定有靜電發生軸,該靜電發生軸的側面與晾曬布相接觸,該晾曬板靠近其下端的位置上設有靜電消除軸,該靜電消除軸的側面與晾曬布相接觸,其中,靜電發生軸和靜電消除軸均與晾曬布的內側面相接觸。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關節包括:
旋轉柱,該旋轉柱的下端可旋轉的安裝在底座上;
翻轉桿,該翻轉桿的一端固定在晾曬板中部的位置上,另一端鉸接安裝在旋轉柱的上端,以實現帶著晾曬板翻轉。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晾曬板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設有水分檢測裝置,所述水分檢測裝置可上下滑移的設置在晾曬板上,以檢測靜電吸附傳送帶上的谷粒水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文理學院,未經湖北文理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51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