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3860.6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722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31 |
| 發明(設計)人: | 吳歡;魏靜婉;丁沖;龔霞;張彥彥;鄭建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E03F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呂小琴 |
| 地址: | 401121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道路 雙向 進水 生態 滯留 | ||
1.一種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在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設置生態滯留溝,所述生態滯留溝包括車行道透水區和滯留區,道路徑流雨水經車行道透水區以橫向流入和縱向滲入的方式匯入滯留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行道透水區與滯留區之間設置有帶豁口的路緣石,路徑流雨水經帶豁口的路緣石流入滯留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行道透水區至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磚、粗砂干拌層、透水層和碎石墊層,路徑流雨水經透水磚、粗砂干拌層、透水層和碎石墊層后進入滯留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豁口的路緣石下方設置豎向混凝土基礎,所述豎向混凝土基礎與碎石墊層底部齊平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行道透水區與車行道之間設置豎向混凝土分隔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滯留區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種植土壤區、隔離層、粗砂濾層、隔離層和卵石層,所述隔離層、粗砂濾層和卵石層向車行道透水區的碎石墊層底部延伸至豎向混凝土分隔帶,所述種植土壤區底部與豎向混凝土基礎底部齊平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緣石與滯留區之間設置透水層。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態滯留溝外側壁包裹HDPE防滲膜。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分隔帶為C35混凝土,所述透水層為無砂大孔C20混凝土,所述隔離層土工布。
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道路雙向進水生態滯留溝,其特征在于:所述帶豁口的路緣石通過水泥砂漿固定于混凝土基礎,水泥砂漿層的厚度為1-4cm,所述種植土壤層厚度為50-70cm,粗砂濾層厚度為8-15cm、卵石層厚度為30-5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未經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386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