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3371.0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609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秦風;高原;林江川;馬弘舸;趙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18/213 | 分類號: | G06F18/213;G06F18/10;G06F18/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夏琴 |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電磁 環境 構建 等效 量化 評估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包括:步驟1,進行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得到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步驟2,對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進行矢量信號波形剪裁;步驟3,通過計算剪裁后的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中相對應的矢量信號波形組的相似度,進行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本發明的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無需預先知道復雜電磁環境環境所包含信號的信號特征及具體參數即可完成構建前后的環境等效性評估,可以簡化評估的復雜程度,實施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磁環境效應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日益復雜的電磁環境對電子系統的生存能力構成了極大威脅,電子系統容易受到電磁波的干擾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電磁環境效應,如:干擾、擾亂、系統性能降級、損傷甚至毀傷等,影響其效能發揮。為保證電子系統能夠適應外部電磁環境、穩定可靠的工作,需開展電磁環境效應試驗,研究、驗證電子系統對復雜電磁環境的適應能力。而在開展復雜電磁環境適應性測試之前,需對所構建復雜電磁環境與實際復雜電磁環境的等效性進行評估,以確保測試結果的有效性。
目前,現有的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評估方法是將模擬環境的信號特征與目標電磁環境進行對比分析,以確定模擬電磁環境的逼真度。要實現評估,需預先知道模擬環境和目標電磁環境的信號特征及信號的具體參數。但對于實際復雜電磁環境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測量得到隨時間變化的離散信號值,難以提前進行信號組成分析;并且,現有評估方法未對目標復雜電磁環境進行邊界約束,而目標電磁環境往往具有頻率覆蓋范圍寬、幅值動態范圍大、極化方向多等特征,以致現有評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受到極大限制,評估結果可信度難以評價。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該方法只需復雜電磁環境構建前后的離散幅值即可完成等效性量化評估,無需知道復雜電磁環境的具體信號特征,可以簡化評估的復雜程度,可實施性強。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復雜電磁環境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方法,包括:
步驟1,進行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得到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
步驟2,對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進行矢量信號波形剪裁;
步驟3,通過計算剪裁后的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中相對應的矢量信號波形組的相似度,進行構建等效性量化評估。
進一步地,步驟1包括如下子步驟:
步驟1.1,根據效應物的外形尺寸,確定一個外切長方體區域,該區域即為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
步驟1.2,確定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中所有6個面{S1,S2,S3,S4,S5,S6}的水平矢量方向和垂直矢量方向;
步驟1.3,通過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確定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
進一步地,步驟1.3包括如下子步驟:
步驟1.31,在待構建環境中,將空間復雜電磁環境對第i個面Si進行投影,并沿該面的水平矢量方向和垂直矢量方向進行信號矢量分解,得到待構建環境在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第i面的水平矢量信號和垂直矢量信號在效應物所處的構建環境中,在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周圍第i個面上,測量得到構建環境在復雜電磁環境矢量分解區域Ω第i面的水平矢量信號和垂直矢量信號
步驟1.32,重復步驟1.31,分別得到待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和構建環境矢量信號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337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