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添加K助劑的PH3 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2860.4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935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安麗花;裴佩;郭軍軍;王德周;金彥任;張金鳳;宋雯;邢浩洋;溫宇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20/20 | 分類號: | B01J20/20;B01J20/32;C01B32/354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 |
| 地址: | 030008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添加 助劑 ph base sub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添加K助劑的PH3防護材料的制備方法:稱取椰殼破碎活性炭,采用等量浸漬法,按照該活性炭的水容量的90%量取氨水,剩余10%量取去離子水;稱取碳酸氫銨、堿式碳酸銅、鉬酸銨、堿式碳酸鋅、K化合物;將量好的氨水和去離子水混合均勻加熱至40~80℃,依次加入稱好的活性組分,攪拌至充分溶解后配置成浸漬液;將配置好的浸漬液均勻倒入活性炭載體上,并不斷攪拌,待充分浸漬后,將混合料裝入密封袋內,靜置1~4h后于120~190℃溫度下烘干,烘干時間20~40min。本發明制備的PH3防護材料,經批量制備驗證工藝可行,經動力管檢測對PH3的防護性能較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防護材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添加K助劑的PH3防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PH3是一種無色、高毒、易燃的氣體,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它常用于糧食熏蒸殺蟲,主要經呼吸道吸入人體,暴露在空氣中能自燃,與空氣混合物爆炸的下限為26g/m3,具有強還原性,吸入高濃度的PH3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以及肝臟、心臟造成很大傷害。
對PH3的防護主要是使用負載有Cu、Cr、Ag的ASC惠特萊特炭,該浸漬炭對PH3具有較好的防護效果。裝有ASC浸漬炭的P-B-3中型濾毒罐在30L/min的流量,磷化氫濃度1000mg/m3,透過濃度為0.3mg/m3,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防護時間達到200min。但由于負載的Cr有致癌作用,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PH3氣體的防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不僅對PH3具有較好的防護作用,而且制備過程中不負載Cr化合物,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添加K助劑的PH3防護材料,以椰殼活性炭作為載體材料,采用等量浸漬法負載1%~7%(重量)的碳酸氫銨、1%~20%(重量)的堿式碳酸銅、1%~10%(重量)的鉬酸銨、1%~10%(重量)的堿式碳酸鋅,還負載1%~10%(重量)的K化合物作為活性組分助劑,余量為活性炭。
優選的,負載5%~7%(重量)的碳酸氫銨、15%~20%(重量)的堿式碳酸銅、1%~6%(重量)的鉬酸銨、1%~2%(重量)的堿式碳酸鋅、2%~10%(重量)的K化合物。
優選的,所述K化合物采用碳酸鉀或者氯化鉀。
上述添加K助劑的PH3防護材料的制備方法:稱取椰殼破碎活性炭,采用等量浸漬法,按照該活性炭的水容量的90%量取氨水,剩余10%量取去離子水;稱取碳酸氫銨、堿式碳酸銅、鉬酸銨、堿式碳酸鋅、K化合物;將量好的氨水和去離子水混合均勻加熱至40~80℃,依次加入稱好的活性組分,攪拌至充分溶解后配置成浸漬液;將配置好的浸漬液均勻倒入活性炭載體上,并不斷攪拌,待充分浸漬后,將混合料裝入密封袋內,靜置1~4h后于120~190℃溫度下烘干,烘干時間20~40min。
本發明的磷化氫防護材料選擇具有高比表面積、孔隙結構發達的椰殼活性炭作為載體材料,采用等量浸漬法負載Cu、Mo、Zn、K,即通過負載Cu、Mo、Zn為活性組分的基礎上負載一定的K化合物作為活性組分助劑,對PH3具有較高的反應活性,且不含有毒的Cr化合物。其中,Cu來源于堿式碳酸銅,Mo來源于鉬酸銨,Zn來源于堿式碳酸鋅,K來源于碳酸鉀。采用流動床活化法使活性組分具有反應活性,制備得到催化劑樣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山西新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286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