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聯合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42464.1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255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勝寒;郭創新;馮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G06Q30/08;G06Q40/04;G06Q50/06;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應孔月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區塊 放權 交易 聯合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聯合系統及方法,本發明在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系統中引入區塊鏈的公證人機制,進行信息交互,在兩套系統相對獨立運行的前提下進行信息溝通,去除冗余申報情形;本發明可自動審批核發綠證并進行綠證和碳排放權交易,保證交易可靠性,簡化監管過程,實現跨鏈記錄,通過兩交易系統的聯通,扣除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中的重復額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電網管理及區塊鏈技術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聯合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國內碳交易市場的交易對象主要為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和碳排放權配額兩類。碳排放配額由各地政府根據一定規則分配給各企業,排放額度有盈余的企業可以將自身所獲額度的一部分參與碳交易市場的流通過程,賺取收益。CCER與國際碳交易市場的CER類似,由農林碳匯等減排項目產生。產生的自愿減排量(VER)經國家發改委備案,即轉化為CCER。綠證交易是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衍生物。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一些國家設立了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度,強制要求售電公司或電力消費者使用的電力中有一定比例的“綠電”。由于電力網絡的傳輸特性,電力來源無法從物理層面進行標記追蹤,因此引入可再生能源證書(綠證)的概念以表示綠色能源的使用量。
現有的碳排放權和綠證交易系統存在如下問題:
1)碳排放權交易與綠證交易系統涉及的能量數據范圍廣、數量大,傳統的采集和統計方式效率較低,且易遺失、易篡改,配額交易過程不透明,參與方難以獲取全局信息、做出最優決策。
2)綠證與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具有相似的目標,打通兩套執行系統有助于減少重復工作、打開全局視角。但二者執行過程中都有可再生能源電量的參與,部分可再生能源項目同時滿足綠證核發和碳排放權中CCER的標準,故目前存在綠證與CCER重復計算的情形。而現有兩套系統獨立運作的情況下無法在解決信息溝通的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系統及方法,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存在的綠證與碳排放權系統信息溝通不暢、交易處理速度較慢、交易過程易受攻擊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聯合系統,包括:綠證模塊、碳排放權模塊和公證人模塊;
所述公證人模塊,用于將綠證模塊中的綠證換算為碳排放額度減免量,輸入到碳排放權模塊中,即將綠證余額數以預定的比例兌換為碳排放權余額;
如果可再生能源項目同時滿足綠證核發和碳排放權中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的標準,則需要將綠證模塊中的綠證核發信息同步至碳排放權模塊,對比其來源,扣除重復額度。
進一步地,所述綠證模塊,用于記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并根據每兆瓦時非水可再生能源等同于一個綠證,自動審批核發綠證;用于與電力交易平臺(區塊鏈)進行交互,若購電用戶與新能源供應商簽訂的協議為綠電-綠證打包合約,則自動將綠證轉移至購電用戶賬戶,作為購電用戶的綠電消費憑證;
進一步地,所述碳排放權模塊,用于對于傳統能源發電設備發電量進行監測與記錄,并換算為實際碳排放量,在已有碳排放額度中進行扣除;用于接收碳排放量配額和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
進一步地,所述碳排放量配額由政府分配的免費額度和拍賣額度共同組成。
進一步地,所述免費額度根據鏈上記錄的歷史碳排放量按一定規則(行業基準法或歷史強度法)自動生成與分發。
進一步地,所述拍賣額度也可在模塊上進行報價拍賣。
進一步地,所述CCER由核證的可再生能源與農林碳匯兩類減排項目上鏈備案生成。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碳排放權與綠證交易聯合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24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