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2351.1 | 申請日: | 2020-03-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9866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夫;陸海英;張金一;高俊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紫瑯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32 | 分類號: | B60H1/32;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邵瓏;任立 |
| 地址: | 2262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空調 冷凝 水循環 冷卻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涉及客車技術領域,包括客車空調,其包括冷凝器以及位于冷凝器下方的冷凝水托盤;以及,冷卻水箱,所述冷卻水箱上連通有冷凝水管和冷卻水管,所述冷凝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冷凝水托盤連接,所述冷卻水管的另一端通過水泵與霧化噴頭連通,所述霧化噴頭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冷凝器的底部。本發明可將客車空調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回收到冷卻水箱中,并在冷凝器達到一定溫度時,通過水泵將冷卻水箱中的水霧化后噴至冷凝器底部,對冷凝器進行物理降溫,這樣不僅回收利用了冷凝水,減少環境污染,而且可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溫度,從而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果,保證乘客的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客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客車上空調是能耗大件,尤其是夏季,冷凝器在運行一段時間后溫度較高,需要不斷換氣降溫,但是夏季氣體溫度也高,冷凝器的溫度很難降下來,為了達到車內的低溫,空調將消耗更多的能量進行工作,大大地增加了能耗,而功率小的空調不僅加大了能耗,還無法有效地制冷,致使車內溫度偏高,降低了舒適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包括,客車空調,其包括冷凝器以及位于冷凝器下方用于收集冷凝水的冷凝水托盤;以及,冷卻水箱,安裝于車體內,所述冷卻水箱上連通有冷凝水管和冷卻水管,所述冷凝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冷凝水托盤連接,所述冷卻水管的另一端通過水泵與霧化噴頭連通,所述霧化噴頭位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冷凝器的底部。
作為本發明所述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冷卻水箱設置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客車的前端和后端。
作為本發明所述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每個所述冷卻水箱上連通有兩根冷凝水管,四根所述冷凝水管分別連接于所述冷凝水托盤的邊角部。
作為本發明所述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兩個所述霧化噴頭分別位于所述冷凝器底面對角線的兩端,且兩個所述霧化噴頭均沿所述冷凝器底面的對角線方向噴淋。
作為本發明所述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冷凝器內安裝有用于監測所述冷凝器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作為本發明所述客車用空調冷凝水循環冷卻系統的一種優選方案,其中:所述冷卻水箱內均安裝有水位傳感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冷凝水管將空調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回收至水箱中,再通過水泵將冷卻水箱中的水霧化后噴向冷凝器底部,使冷凝器物理降溫,同時,噴淋降溫后的冷卻水,不僅回收利用了冷凝水,減少了環境污染,而且可有效降低冷凝器的溫度,從而降低能耗,提高制冷效果,保證乘客的舒適性;
(2)本發明在客車的前后兩端均設置有冷卻水箱,保證客車在坡道等傾斜的情況下的冷凝水排出效果;另外,在每個冷卻水箱上均連接兩根冷凝水管,并使四根冷凝水管分別連接在冷凝水托盤的邊角部,進一步保證冷凝水托盤上冷凝水的排出效果;
(3)本發明將兩個霧化噴頭分別設置在冷凝器底面對角線的兩端,并沿該對角線方向噴淋,有效增大了霧化冷卻水的噴淋范圍,進而提高了對冷凝器的散熱效果;
(4)本發明在冷凝器內安裝有溫度傳感器,通過溫度傳感器可實時監測冷凝器的溫度,并根據該溫度來判斷是否需要對冷凝器進行降溫,在保證冷凝器降溫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減少了能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紫瑯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紫瑯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23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