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用校準夾具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0131.5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457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賈會;許建軍;陸進宇;胡博;李博;湯建華;賈平;劉斌杰;楊宇;李琛;馮帥博;唐博;袁曉麗;楊濤濤;李垚博;王新新;袁晶;尚夢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15/06 | 分類號: | G01N15/06;G01N21/59;G01M11/02 |
| 代理公司: | 鄭州立格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1126 | 代理人: | 田磊 |
| 地址: | 450008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不透光 煙度計 濾光 校準 夾具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用校準夾具,針對不同尺寸和規格的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進行固定夾持,校準夾具通過加入高度、寬度兩個維度的可調節結構,使其能夠適用于不同規格的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且在校準過程中能夠方便的進行調整,輔以壓緊結構進行固定,結合校準方法,使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校準工作擁有完整的一套特定校準方案,擺脫依賴于光譜光度計標準濾光器檢定規程的現狀。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濾光片校準領域,具體的說,涉及了一種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校準過程中用于裝夾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校準夾具。
背景技術
煙度計是測定汽車排出廢氣中煙度的儀器,主要用于柴油機排出廢氣的測定。
不透光煙度計(透射式煙度計)由于可同時測定柴油機排出廢氣中的藍煙、白煙、黑煙,且測量準確,能連續測量柴油機排出廢氣中的煙度,反映柴油發動機的瞬時工況等優點,國家標準規定,2001年10月1日以后生產的柴油車,其尾氣采用不透光煙度計進行檢測。
每臺不透光煙度計按規定至少配備3片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作為煙度計出廠時的標準配置提供給用戶,方便用戶定期校準煙度計,確保煙度計測量數據準確可靠。
目前,國內還沒有針對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溯源的方法和相應的技術,使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本身的量值無法保障,進而導致無法評判煙度計校準和測量的數據是否準確、可靠。
國內已有的JJG 976-2010 《透射式煙度計檢定規程》適用于不透光煙度計的校準;JJG 1034-2008《光譜光度計標準濾光器檢定規程》適用于校準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酶標儀等的濾光片。
而且《光譜光度計標準濾光器檢定規程》中所給出的透射比與《透射式煙度計檢定規程》中透射比的計算公式不同,導致兩者無法兼容。
另外,有JJF(豫)194-2015《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濾光片校準規范》適用于線型光束感煙火災探測器濾光片的校準,不適用于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校準。
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尺寸因廠家不同而多種多樣,與分光光度計標配的通用光學檢測支架不匹配,無法有效的進行固定,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依靠不干膠粘接等方法對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進行固定,這就導致校準工作的可重現性降低,且調節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對準透光孔的過程比較復雜,需要一種能夠兼容不同廠家不同規格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校準夾具。
為了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一直在尋求一種理想的技術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從而提供一種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用校準夾具,能夠針對不同尺寸和規格的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進行固定夾持,操作方便,使用簡單,便于工作人員的校準安裝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用校準夾具,包括濾光片固定背板、濾光片插入限位擋板、濾光片壓緊彈片和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所述濾光片固定背板上沿豎向設置用于插入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定位槽,定位槽中心位置的槽底開設透光孔,所述的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成對的固定在所述定位槽的兩側槽壁上;所述濾光片壓緊彈片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濾光片固定背板上、自由端懸置于所述定位槽中,用于壓緊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所述濾光片插入限位擋板可縱向調節的安裝在濾光片固定背板上,濾光片插入限位擋板的上端、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配合定位槽構成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放置區域。
所述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為帶有折角的彈片,所述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的固定端通過壓緊螺絲固定于定位槽的側壁上,折角處抵接不透光煙度計濾光片的左側面或右側面,自由端用于限制行程,所述定位槽的側壁上對應濾光片寬度限位彈片的自由端開設行程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未經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013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