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藤條茶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40079.3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49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熊昌云;李果;李華江;彭云;楊彬;代祥青;彭遠菊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650201 云南***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藤條 種植 方法 | ||
1.一種藤條茶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種苗要求
選擇種苗高度在25cm以上,主干粗壯,長勢良好,帶有6片以上完整的真葉的種苗;
S2,開挖種植穴
單獨開挖種植穴,每個種植穴的開挖規格為:以等高線為標準開挖,下底×穴高×上口規格為40cm×50cm×60cm,茶樹的株距為2m×2m;
S3,施基肥或底肥
每個種植穴底部施用0.5kg~1kg有機肥,配合增施30g~50g過磷酸鈣作底肥;
S4,茶苗定植
茶苗地上部分處于休眠期時,茶樹移栽最易成活,藤條茶的定植在每年3~10月的陰雨天氣前后;
茶苗定植于種植穴的中心,移栽深度以覆土到根莖處上1cm為宜,主根超過20cm的剪去超過部分;
S5,土壤管理
藤條茶的培植成園期間,每年宜耕地1~2次,第一次在3~4月份淺耕,第二次在10~11月份深耕,淺耕一般深10cm~15cm,深耕20cm以上;
S6,藤條樹冠定型修剪
藤條茶定植成活后,當苗高達到30cm以上,主枝粗達3mm以上時,即可進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剪后留高20cm,保留3~5個粗壯側枝;
每次定型修剪后,要注意留養粗壯新梢,并加強培肥管理,以后年進行1~2次定型修剪;每次定型修剪的高度可在上次剪口上提高10~15cm,主干高度達到50cm即完成定型修剪;
S7,藤條培育
修剪定型后的茶園開始培育藤條,以采養結合、剪養結合的方式;春茶萌發后,直接剪去羸弱的枝條,采摘粗壯的枝條上發出的新芽葉,只留下頂端2~3個芽頭,每個芽頭下邊留2~3片嫩葉,多余的芽和葉帶根連蒂全部采凈,保持茶樹的頂端優勢,讓頂端鮮葉生長發育更好;
每根枝條每年向上伸10~15cm,多年后,伸長的茶樹枝又細又長,形似藤條,藤條長度達到2.5~3m長時,修剪掉整根枝條,重新培養新的藤條,臺刈和重修剪后的茶樹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培養成藤條茶;
S8,日常采摘
藤條茶一般只采春季和秋季,保證采摘時每根藤條上芽頭肥壯飽滿,梗長葉厚,茶毫顯露,采摘標準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三葉為主,留下1~2片葉子繼續生長發育后再采摘;采頭春茶時除留魚葉外,視情留1~2片真葉;采二春茶時上次留的老葉抹去,留1~2片真葉,采春尾茶時又把老葉去掉,留1~2片真葉;采秋茶時全部葉片抹掉,枯枝、病枝、寄生物全部去掉,不留在藤條上;
S9,日常養護
實施采養結合的措施,一般2~3年施用一次基肥,在秋冬季之交茶樹處于休眠期時結合深耕施用,每畝施用50~100kg基肥,適量施用無機化肥或復合肥,選用符合綠色茶園生產標準的肥料,采用單株挖穴方式施入茶園;
藤條茶園日常水分管理以保水為主,要求茶園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在70%~80%之間,保證茶樹能正常生長發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藤條茶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定植時間為每年5~6月,移栽定植后澆適量的定根水,或在周圍插上遮蔭樹枝或設置遮陽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藤條茶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可在藤條茶園空間種植豆科綠肥或飼料作物,結合土壤耕作、鋤草并以秸稈、草料、廄肥等有機物覆蓋土表或淺施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與土壤環境,提高土壤肥力。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藤條茶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S9中,藤條茶園水分管理時,可采用鋪草覆蓋,在茶園地角建蓄水溝、池,種樹種草,增加植被覆蓋度等以減少水分蒸發,涵養水分,當干旱嚴重,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降到60%以下時,及時引水噴灌,灌溉水質要求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選擇無風晴天清晨、傍晚或陰天噴施,每周一次連噴2~3次,噴至葉面滴水為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農業大學,未經云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4007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