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9755.5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025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凱軍;房闊;楊世鵬;何文妍;田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濤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絮凝 沉淀 耦合 序批式 活性污泥 技術 污水處理 方法 | ||
1.一種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采用序批式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一,進水:進水過程中將上一周期反應完全的水排出,同時為本周期待處理廢水提供厭氧環境;
步驟二,攪拌:進水階段結束后啟動攪拌,促進活性污泥與污水充分混合,同時提供缺氧環境;
步驟三,曝氣:攪拌結束后啟動曝氣,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保持好氧環境;
步驟四,投加絮凝劑:曝氣結束前啟動加藥裝置,從反應器底部投加絮凝劑,利用曝氣產生的動力將其充分混勻;
步驟五,沉淀:加藥結束后關閉曝氣裝置,使活性污泥快速沉降;
步驟六,本周期循環完成,進入下一周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攪拌、曝氣的時間根據進水水質及處理要求確定,納米絮凝劑投加時間點及投加量根據混合程度和絮凝劑反應效果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的時間為45min,攪拌的時間為90min,曝氣的時間為100min,納米絮凝劑投加時間為曝氣結束前2min,加藥量為15μL/L,在關閉曝氣裝置后5min內完成沉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批式反應器的進水口(1)和曝氣口(2)位于底部,出水口(4)位于上部,加藥口(5)位于下部,序批式反應器內置攪拌裝置(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絮凝沉淀耦合序批式活性污泥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劑為納米絮凝劑,促進氮磷元素的有效去除,實現反應器中活性污泥快速沉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975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