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9573.8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20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郭瑞瑞;李耀輝;曹福來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昌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M8/04119 | 分類號: | H01M8/04119 |
| 代理公司: | 蘇州拓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王云峰 |
| 地址: | 46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料電池 用燃后 排水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本發明所述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通過設置助凝排水機構,抽風換氣機通電進行工作,使燃燒后的攜帶水珠的水汽進入冷凝抽氣槽813內,并與主進氣膜孔812進入的相對的冷氣流進行混合,使得水珠被冷凝在助凝組件以及疏水涂層上,并有疏水涂層將水珠向下導向流下,由吸水排水機構吸附后排出,這樣,進入風機的氣流中的水蒸氣會大大減少,有效提高風機運行的穩定性,防止風機長期在過濕熱的環境下工作出現損壞、壽命低等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是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涉及燃料電池相關領域。
背景技術
燃料電池是一種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化學裝置,又稱電化學發電器,它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之后的第四種發電技術,由于燃料電池是通過電化學反應把燃料的化學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轉換成電能,不受卡諾循環效應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但是在燃料電池使用時,燃料電池組所排放出的未反應氣體中內含有水分,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排水系統對水分進行排放,現在的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一般是通過吸水材料對水分進行吸附,結構簡單,但是吸附的方式很難進行徹底排放,而且長時間使用后吸水材料容易出現堆積塵粒,導致排水能力下降,而隨著燃料電池的不斷發展,雖然出現了一些利用排氣進行輔助排除水蒸氣的方式,但是,排氣風機由于長時間對水蒸氣進行排出,風機長期處于濕熱的環境中,甚至風機中出現不斷滴水的問題,很容易導致風機出現損壞。
發明內容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發明在此提供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燃料電池用燃后排水系統,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與第一隔板后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隔板前端設置有空氣極,所述空氣極與電解質膜后端緊密貼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助凝排水機構,所述助凝排水機構安裝固定于第二固定板前端,所述助凝排水機構包括內隔腔固定板、助凝排水本體、吸水排水機構、外隔腔固定板、換氣風機和疏水隔座,其中,所述助凝排水本體內靠近空氣極的一端設置有豎直延伸的內隔腔固定板,所述助凝排水本體內還設置有豎直延伸的外隔腔固定板,所述內隔腔固定板與所述外隔腔固定板之間構設為排水腔,所述助凝排水本體與所述外隔腔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安裝所述換氣風機的換氣腔,所述內隔腔固定板上靠近所述空氣極的一側設置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底壁由上部呈傾斜的所述疏水隔座圍成,且所述疏水隔座的上端傾斜面設置有疏水涂層,所述疏水隔座的底側與所述內隔腔固定板的連接處設置有固定在所述內隔腔固定板上的所述吸水排水機構,所述吸水排水機構能夠對所述疏水涂層流下集聚的水珠進行吸附,并且所述吸水排水機構的端側伸入至所述排水腔內,所述換氣風機通過導管連接至換氣吸氣盤,所述換氣吸氣盤位于所述內隔腔固定板上,且換氣吸氣盤的吸氣端朝向所述集水腔,所述助凝排水本體的頂部設置有主進氣膜孔,所述主進氣膜孔的一側設置有冷凝抽氣槽,所述冷凝抽氣槽由所述疏水隔座的上端與助凝排水本體的內壁構設圍成,且連通至所述燃料電池的排水排氣端。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集水腔內部設置有助凝組件,所述助凝組件正對所述換氣吸氣盤的吸氣端設置。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助凝組件為呈螺旋狀結構的金屬盤管,所述金屬盤管的外壁噴涂有防銹防腐層。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吸水排水機構包括吸水墊,所述吸水墊包括第一吸水棉、透氣薄膜和第二吸水棉,所述第一吸水棉與內隔腔固定板內部左端相固定,所述第一吸水棉后端粘合固定有透氣薄膜,所述透氣薄膜與第二吸水棉前端緊密固定,所述第一吸水棉的吸水能力低于所述第二吸水棉吸水能力。
進一步,作為優選,所述內隔腔固定板上位于安裝所述吸水排水機構的位置設置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采用連接機構與所述吸水排水機構密封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昌學院,未經許昌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957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