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8412.7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762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偉;馮高鵬;李會敏;余春祥;牛公杰;盧永剛;李俊承;石嘯海;王守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B12/02 | 分類號: | F42B12/02;F42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許馳 |
| 地址: | 621908***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誘發 能量 逐級 釋放 毀傷 裝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對第一層艦船艙壁侵徹穿孔的彈頭;
至少為兩級的串聯體;每級串連體均包括殼體、只在高應變率沖擊壓縮下發生反應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連接侵徹體,其中第一級串連體的殼體一端與彈頭連接,第一級串連體的殼體另一端與第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殼體、彈頭和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一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其中第二級串連體的殼體一端與第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連接,第二級串連體的殼體另一端與下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第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第二級串連體的殼體和第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二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其特征在于,串聯體為四級,第一級串連體均包括第一殼體、第一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第一連接侵徹體;第二級串連體均包括第二殼體、第二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第二連接侵徹體;第三級串連體均包括第三殼體、第三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第三連接侵徹體;第四級串連體均包括第四殼體、第四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第四連接侵徹體;第一殼體一端與彈頭連接,第一殼體另一端與第一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第一殼體、彈頭和第一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一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其中第二殼體一端與第一連接侵徹體連接,第二殼體另一端與第二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第一連接侵徹體、第二殼體和第二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二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其中第三殼體一端與第二連接侵徹體連接,第三殼體另一端與第三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第二連接侵徹體、第三殼體和第三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三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其中第四殼體一端與第三連接侵徹體連接,第四殼體另一端與第四連接侵徹體連接,并在第三連接侵徹體、第四殼體和第四連接侵徹體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第四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置于該空間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其特征在于,彈頭和每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均采用鎢合金材料制成;每級串連體的殼體均采用鋼材制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其特征在于,沖擊反應含能材料采用鋁和聚四氟乙烯制成,鋁和聚四氟乙烯的質量比為26.5%:73.5%。
5.自誘發且能量逐級逐艙釋放的反艦毀傷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運用載具將反艦毀傷裝置運送至彈道末端,反艦毀傷裝置侵徹艦船第一層艙壁;
S2、反艦毀傷裝置穿過第一層艙壁后,彈頭受到第一層艙壁反作用力而減速,與第一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形成速度差,該速度差對第一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和殼體形成軸向高應變率沖擊壓縮,讓第一級串連體的殼體在該壓縮下產生徑向膨脹并在達到動態塑形應變極限后產生裂紋并快速擴展形成破口,此時第一級串連體的殼體失去軸向支撐作用,第一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在高應變率沖擊壓縮下產生熱點并產生自誘發的燃爆化學反應;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碎裂成大量高速的小碎片通過殼體上形成的破口飛散到第一層艦船艙室中并將其充滿,造成打擊;
S3、第一級串聯體的連接侵徹體及其后剩余串聯體穿過第二層艙壁,第一級串聯體的連接侵徹體受到艙壁反作用力而減速,與第二級串連體的連接侵徹體形成速度差,該速度差對第二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和殼體形成軸向高應變率沖擊壓縮,讓第二級串連體的殼體在該壓縮下產生徑向膨脹并在達到動態塑形應變極限后產生裂紋并快速擴展形成破口,此時第二級串連體的殼體失去軸向支撐作用,第二級串連體的沖擊反應含能材料在高應變率沖擊壓縮下產生熱點并產生自誘發的燃爆化學反應;沖擊反應含能材料碎裂成大量高速的小碎片通過殼體上形成的破口飛散到第二層艦船艙室中并將其充滿,造成打擊;
S4、重復步驟S3,以進行剩余串聯體的打擊作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841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有重晶石粉的防輻射散熱涂料組合物
- 下一篇:一種油茶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