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引物、試劑盒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7545.2 | 申請日: | 2020-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491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力;張渤;洪永聰;何敏;張婷;郭迪迪;吳淋慧;鐘珍珍;胡云飛;羅祥宗;劉芝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夷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Q1/6895 | 分類號: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顏麗蓉 |
| 地址: | 3543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鑒別 水仙 茶葉 引物 試劑盒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引物、試劑盒及方法,該引物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SEQ ID NO:2所示的反向引物,該試劑盒包括上述引物。該方法利用上述引物或試劑盒,以待測茶葉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反應,再進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電泳結果出現460bp大小的單一特征條帶,則待測樣品為武夷水仙,反之則不是。本發明提供的引物、試劑盒及方法僅用一對PCR引物即可有效進行武夷水仙茶葉品種精準鑒定,克服了利用多對引物進行聯合分析鑒別和測序的復雜性,保證了檢驗的準確性。切實保護生產者和育種家的權益,并為武夷水仙茶葉的品種保護提供技術支持,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供保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分子生物學鑒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引物、試劑盒及方法。
背景技術
武夷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武夷水仙是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之一,是由福建省武夷山特定環境下生長的武夷水仙茶樹品種的鮮葉為原材料,經巖茶加工工藝制成,具有“巖韻”品質特征的烏龍茶,為烏龍茶市場最為暢銷的品種之一。武夷水仙“香氣濃郁,滋味醇厚”,在本地茶界素有“最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是武夷巖茶的典型的代表產品。由于茶樹種質資源的遺傳背景復雜,許多茶組植物種間外觀差異都小,那些從形態上看起來十分相似的品種在基因組成上很可能明顯不同,市場上“同名異物”,以次充好甚至假冒產品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開發有效技術措施進行品種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鑒別茶葉方法主要憑借業內人士的經驗積累,從外形、香氣、葉底等特征進行判斷,但是受到個人經驗、心理和生理因素等影響易造成誤判;理化檢測的方法只限于某些茶葉內部特定組分的分析,而且流程多,成本高。以往建立在茶樹DNA基礎上的鑒別是利用核基因SSR,ISSR,RAPD等分子標記技術,雖然各具優點,但是核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具有多對等位基因的復雜結構,存在頻繁而不確定的基因交流,容易發生等位基因組合,這些方法也需通過人工肉眼判斷凝膠電泳多個DNA等位基因條帶的遷移率或者有無進行統計,難以對細微區別的帶型進行有效區分,對PCR和電泳的條件要求較高,也存在操作繁瑣,檢測周期長,成本高且重復性差的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快速且準確對武夷水仙茶葉進行鑒定的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對武夷水仙茶葉進行快速、準確的進行鑒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引物,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正向引物和SEQ ID NO:2所示的反向引物(見表1)。
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試劑盒,包括上述的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引物。
本發明采用的另一種技術方案為:鑒別武夷水仙茶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利用表1所述的引物,以待測茶葉的基因組DNA為模板,進行常規PCR擴增反應;
步驟2、對步驟1的PCR產物進行常規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若電泳結果出現460bp大小的單一特征條帶,則待測樣品為武夷水仙,反之則不是。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夷學院,未經武夷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754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