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氣缸體進回水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5895.5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78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克;蒙小聰;董家枝;樊心龍;王春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14 | 分類號: | F02F1/14;F02F1/16;F02F1/40 |
| 代理公司: | 南寧曙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1 | 代理人: | 鄭進城 |
| 地址: | 537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缸體 回水 結構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氣缸體進回水結構,包括:氣缸體以及布置在氣缸體內部的氣缸套,所述氣缸套鑲鑄在氣缸體內,所述氣缸套上還設置有缸套水套;所述氣缸體的頂面設置有用于冷卻氣缸蓋進氣側的進氣側冷卻腔以及用于冷卻氣缸蓋排氣側的排氣側冷卻腔,所述進氣側冷卻腔與排氣側冷卻腔均與缸套水套連通;所述氣缸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水泵的蝸殼,所述蝸殼在軸向設置有入水口,所述蝸殼的內側為內凹螺旋結構,所述內凹螺旋結構末端還布置有切向水道;本發明提供的氣缸體進回水結構,水流切向進入氣缸體內部水道后合理分流成兩路,同時冷卻發動機氣缸體及氣缸蓋的進氣側、排氣側。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缸體進回水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采用軸向進水方式,進水只能往一側進入,水流先冷卻其中一側,再從該側流向另一側進行冷卻,無法同時冷卻發動機氣缸體及氣缸蓋的進氣側、排氣側,從而帶來兩側的水流速差異大,兩側的冷卻不均勻的問題。
如公開號為CN104775928B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氣缸體水套結構及發動機氣缸體,在氣缸體的缸體本體上設置有若干缸孔,圍繞缸孔形成氣缸體水套,在氣缸體水套外形成缸蓋螺栓搭子塊,在缸蓋螺栓搭子塊上設置缸蓋螺栓凸臺,在缸蓋螺栓凸臺上形成有內斜式加強筋,通過加強筋分散缸蓋螺栓連接所產生的預緊力,所述氣缸體水套底面邊界呈波浪式起伏狀。
中國發明專利CN106438086B;
中國發明專利CN106368845B;
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0989251Y;
通過以上內容可以發現,現有技術中氣缸體水套結構,進水只能往一側進入,水流先冷卻其中一側,再從該側流向另一側進行冷卻,無法解決兩側的水流速差異大,兩側的冷卻不均勻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缸體進回水結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氣缸體冷卻結構無法同時冷卻發動機氣缸體及氣缸蓋的進氣側、排氣側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缸體進回水結構,包括:氣缸體以及布置在氣缸體內部的氣缸套,所述氣缸套鑲鑄在氣缸體內,所述氣缸套上還設置有缸套水套;
所述氣缸體的頂面設置有用于冷卻氣缸蓋進氣側的進氣側冷卻腔以及用于冷卻氣缸蓋排氣側的排氣側冷卻腔,所述進氣側冷卻腔與排氣側冷卻腔均與缸套水套連通;
所述氣缸體上還設置有用于安裝水泵的蝸殼,所述蝸殼在軸向設置有入水口,所述蝸殼的內側為內凹螺旋結構,所述內凹螺旋結構末端還布置有切向水道,所述內凹螺旋結構和切向水道用于水泵軸向吸入水流后沿切向水道方向出水,所述切向水道與缸套水套連通用于提供冷卻水。
優選地,所述切向水道與缸套水套的連通處設有中空柱狀結構以及弧面導流結構,所述中空柱狀結構與氣缸套外壁形成第一支流入口,所述弧面導流結構與氣缸套外壁形成第二支流入口。
優選地,所述氣缸體的頂面還設置有用于固定氣缸蓋的缸蓋固定孔。
優選地,所述氣缸體上還可以設置有冷卻器出水口用于提供機油冷卻器的冷卻水。
本發明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的氣缸體進回水結構,水流切向進入氣缸體內部水道后合理分流成兩路,同時冷卻發動機氣缸體及氣缸蓋的進氣側、排氣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氣缸體進回水結構的軸測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氣缸體進回水結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在A-A面的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589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