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5104.9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0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張曉薇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背光模組、導光模組、攝像模組和發光模組;其中,所述背光模組設置于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所述背光模組上設置有一開孔;所述導光模組插裝于所述開孔,所述導光模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開孔內,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部件遠離所述背光模組的一側,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配合形成一凹槽;所述攝像模組插裝于所述凹槽;所述發光模組用于為所述導光模組提供光源。本方案通過在背光模組的開孔內插裝一導光模組,可以使得發光模組提供的光源均勻的分布于與開孔對應的顯示面板區域,提高了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全面屏顯示技術的發展,在顯示裝置的背光模組上設置面內開孔作為攝像模組的放置區,以增大顯示裝置的屏占比的方案已被廣泛應用到全面屏顯示裝置中。
然而,目前面內開孔的背光模組的開孔內側沒有光源提供亮度,無法為開孔上方的顯示面板提供光源,開孔的作用僅是作為攝像模組的環境光的收發通道,嚴重影響了全面屏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以解決目前面內開孔的背光模組的開孔內側無法提供光源,嚴重影響全面屏顯示裝置的顯示效果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顯示面板;
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設置于所述顯示面板的一側,所述背光模組上設置有一開孔;
導光模組,所述導光模組插裝于所述開孔,所述導光模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位于所述開孔內,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位于所述第一部件遠離所述背光模組的一側,所述第一部件、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配合形成一凹槽;
攝像模組,所述攝像模組插裝于所述凹槽;
發光模組,所述發光模組用于為所述導光模組提供光源。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導光模組的表面為鏡面結構。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二側邊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一邊、第二邊和第三邊,所述第一邊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二邊和所述第三邊;所述第三部件包括第四邊、第五邊和第六邊,所述第四邊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五邊和所述第六邊;
所述第一側邊與所述第一邊相連,且與所述第一邊的夾角為鈍角;
所述第二邊與所述第一側邊平行設置;
所述第二側邊與所述第四邊相連,且與所述第一邊的夾角為鈍角;
所述第五邊與所述第二側邊平行設置。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邊和所述第四邊為所述導光模組的入光面;
所述發光模組用于從所述第一邊和所述第四邊為所述導光模組提供光源。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顯示面板包括依次層疊設置于所述背光模組上的下偏光片、陣列基板、彩膜基板和上偏光片。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下偏光片上設置有與所述開孔對應的第一通孔;
所述上偏光片上設置有與所述開孔對應的第二通孔。
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中,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依次層疊設置于所述顯示面板上的光學膜片、導光板和反射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51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