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封閉式隱身舷墻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4905.3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684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郭培紅;韓正君;梅永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 | 
| 主分類號: | B63B17/04 | 分類號: | B63B17/04;B63G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專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許麗 | 
| 地址: | 201108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封閉式 隱身 | ||
本發明的封閉式隱身舷墻包括外側壁板、頂板和內側壁板,外側壁板、頂板、內側壁板和甲板依次相連,圍成一中空封閉腔。本發明將原來裸露在艦船首部甲板的設備包覆起來,提高了艦船面對空中偵查時的雷達波隱身能力,進而提高整艦生命力和戰斗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結構設計,具體涉及一種封閉式隱身舷墻。
背景技術
為了減少艦船甲板上浪,提高安全性,水面艦船在艦首部通常設置舷墻。艦船結構設計中一般根據規范要求把舷墻設計為板架式即鋼板+構架的形式,如圖1所示,板架式舷墻包括肘板22和外側壁板21。板架式舷墻的缺點是不能把露天甲板23上靠近舷墻的設備全部包覆起來,這樣在面對敵方空中偵查時的雷達波隱身能力就比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封閉式隱身舷墻,能夠減小艦首部露天甲板上設備的雷達波散射面積。
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封閉式隱身舷墻,包括外側壁板、頂板和內側壁板,外側壁板、頂板、內側壁板和甲板依次相連,圍成一中空封閉腔。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外側壁板采用縱骨架式結構;所述內側壁板為橫骨架式結構。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外側壁板朝向內側壁板的表面上縱向設有加強筋。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加強筋為兩端削斜的結構。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內側壁板朝向外側壁板的表面上垂向設有扶強材。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在所述中空封閉腔內的甲板上開設第一通風口,在所述內側壁板上開設第二通風口,在該第二通風口處安裝格網板,形成通風圍井。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外側壁板朝向內側壁板的表面上設有垂向加強筋。
上述封閉式隱身舷墻,其中,所述內側壁板朝向外側壁板的表面上設有工藝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
本發明的封閉式隱身舷墻,利用外側壁板、頂板、內側壁板和甲板圍成一中空封閉腔,將原來裸露在艦船首部甲板的設備包覆起來,提高了艦船面對空中偵查時的雷達波隱身能力,進而提高整艦生命力和戰斗力;同時,中空封閉腔將壁板上架構(加強筋2、扶強材4、垂向加強筋6)包覆起來,進一步提高了艦船面對空中偵查時的雷達波隱身能力;本發明的封閉式隱身舷墻采用雙層壁板,增強了舷墻的強度。
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封閉式隱身舷墻由以下的實施例及附圖給出。
圖1為現有技術的舷墻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封閉式隱身舷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向示意圖(外側壁板示意圖)。
圖4為圖2中B向示意圖(內側壁板示意圖)。
圖5為圖3和圖4的C-C剖視圖。
圖6為圖4的D-D剖視圖。
圖7為圖4的E-E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圖2~圖7對本發明的封閉式隱身舷墻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2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封閉式隱身舷墻的結構示意圖。
參加圖2,本實施例的封閉式隱身舷墻包括外側壁板1、頂板8和內側壁板3,外側壁板1、頂板8、內側壁板3和甲板10依次相連,圍成一中空封閉腔。原來設置在靠近外側壁板的甲板上的設備被包覆在所述中空封閉腔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未經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49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