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銀納米線涂布液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4864.8 | 申請日: | 2020-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643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成;楊寧寧;曹國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泰納鑫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13/00 | 分類號: | H01B13/00;H01B1/22;B82Y40/00;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智天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線涂布液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銀納米線涂布液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制備方法包括使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再加入銀納米線混合均勻,得到銀納米線分散液,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為聚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基纖維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在銀納米線分散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潤濕劑和緩沖劑,攪拌均勻,得到銀納米線涂布液,所述表面活性劑為步驟1中水的0.05?3wt%,所述潤濕劑為步驟1中水的0.1?5wt%,所述緩沖劑為步驟1中水的0.01?4wt%。本發明的制備方法生產工藝簡單,銀納米線導電涂布液長期儲存穩定性好,涂覆后形成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的導電性和透光率和霧度性能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柔性透明導電材料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銀納米線涂布液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柔性透明導電薄膜是許多電子和光電子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如顯示器屏幕、電子皮膚和太陽能電池等。近年來,隨著觸控電子產品的廣泛普及以及對觸控屏技術日益提高的要求,人們對透明導電薄膜的需求和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氧化錮錫(ITO)材料由于資源短缺、柔韌性差、折射率高、制造工藝復雜、能耗高等問題,已經無法進一步滿足新一代觸控技術的發展要求,尋找新的替代材料顯得尤為必要。
性能優異、柔性且環境友好型的透明導電材料的市場增量空間巨大。目前,研究最廣泛的柔性電極為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作為柔彈性基底(基材)的材料為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柔性材料。由于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能、制備工藝成本低、與柔性襯底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以及優良的機械性能和彎曲性能等特點,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成為透明導電層ITO薄膜的最佳替代品。
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制備關鍵原料之一就是銀納米線導電涂布液。現有的銀納米線導電涂布液存在存放不穩定銀線易沉降、制得的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與基底附著性不穩定、導電均勻性差、導電性能不穩定的問題。究其原因,一是銀納米線涂布液流動性不穩定,其所形成的涂層不均勻,二是由于銀納米線涂布液所形成的涂層與基材浸潤性較差導致基材與銀納米線之間形成的物理與化學相互作用都非常弱,致使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的性能較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銀納米線涂布液的制備方法,該銀納米線導電涂布液可長期穩定保存,將該制備方法獲得的銀納米線涂布液涂覆在基材上,能夠提高在基材上所形成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即銀納米線導電涂層)的導電均勻性和導電性能的穩定性,從而提高了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的透光率和導電性,并降低其霧度。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制備方法獲得的銀納米線涂布液。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
一種銀納米線涂布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使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在水中,再加入銀納米線混合均勻,得到銀納米線分散液,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為聚苯胺、聚乙烯吡咯烷酮、羥丙基纖維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中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混合物;
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為水的0.5-10wt%。
在所述步驟1中,加入高分子聚合物后,通過第一次攪拌使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在水中,所述第一次攪拌的速度為100-600rpm,時間為0.5-3h。
在所述步驟1中,加入銀納米線后,通過第二次攪拌使混合均勻,所述第二次攪拌的速度為40-300rpm,時間為0.1-3h。
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銀納米線的直徑為17-30nm,長度為18-30um。
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銀納米線分散液中銀納米線的濃度為1-30mg/mL。
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水為去離子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泰納鑫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經海泰納鑫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48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