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茶樹精油包合物的制備及其氣化吸入式的給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4817.3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52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勝貴;王鉦霖;馬海悅;付彬彬;李智高;孔令羽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南綠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61 | 分類號: | A61K36/61;A61K47/69;A61K9/72;A61P11/00;A61P31/04;A61P31/12;A61P31/10;A61P3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55000 云*** | 國省代碼: | 云南;5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茶樹 精油 包合物 制備 及其 氣化 吸入 藥方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茶樹精油包合物的制備及其氣化吸入式的給藥方法,屬于中藥學技術領域。茶樹精油具有良好的廣譜殺菌抑菌及保健作用,被認為是抗生素局部抗微生物劑的重要替代品。本發明將茶樹精油用純膠進行包合,利用電子加熱器給藥,當加熱溫度超過茶樹精油中化合物的沸點時使茶樹精油包合物氣化,患者以吸煙的方式把氣體吸入口腔,進入呼吸道,從而發揮其抑菌殺菌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呼吸道感染的疾病。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學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樹精油包合物的制備及其氣化吸入式的給藥方法。
背景技術
茶樹精油(揮發油)又稱互葉白千層油,是利用水蒸氣蒸餾法從桃金娘科互葉白千層屬的新鮮枝葉中提取出來的一種無色至淡黃色油狀液體,具有怡人的芳香氣味。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基礎醫藥衛生、日用化工、香料、食品、制藥等行業。
茶樹精油具有良好的廣譜殺菌抑菌、可抗病毒、激活免疫因子、抗寄生蟲、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可用于殺菌消炎、收斂毛孔、治療傷風感冒、咳嗽、鼻炎、哮喘,改善痛經、月經不調及生殖器感染等功效。且無毒無公害,具有耐藥性低、對人體安全的優勢,有望成為一種可緩解全球抗菌藥物危機的天然抗菌劑,被認為是抗生素局部抗微生物劑的重要替代品,即至少可替代抗生素應用于局部。
有研究表明茶樹精油對大腸埃希氏菌、白色念珠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的抑菌圈直徑介于18.51~28.24mm之間,和10%的84消毒液殺菌效果相當甚至更強。茶樹精油具有廣譜的殺滅真菌微生物的作用,對白色念珠菌、真菌隱球菌等真菌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茶樹精油體外具有抗HSV-1、HSV-2單純皰疹病毒作用;茶樹精油中4-松油醇、異松油烯、a-松油烯為抗流感病毒A/PR/8亞型H1N1的主要成分,其作用為茶樹精油可干擾病毒脫殼從而引起病毒死亡;茶樹精油對脊髓灰炎病毒有一定的殺滅效果,且呈一定的時間和濃度依賴。
隨著近些年抗生素濫用及惡性疾病侵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相關活性成分的重要性,用來補充和替代抗生素。茶樹精油滿足人們的需求,無論從藥理作用還是社會需求等方面都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其含有的各種生物活性成分將成為新型藥物的研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進行繁殖導致的疾病稱呼吸道感染。根據其部位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前者包括鼻炎、咽炎和喉炎;后者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染,小兒、老人、營養不良及患有慢性病者更易患病。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霧化治療是當前治療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輔助手段,可為老年人、幼兒等特殊患病人群免去靜脈、肌肉注射的痛苦。本發明將借鑒醫學上的霧化治療原理,提供了一種氣化吸入式的給藥方法,利用電子加熱器為給藥儀器。但精油易揮發,對光線、溫度、空氣較為敏感,易分解變質。且皮膚接觸茶樹精油可能引起輕微刺激和過敏,因此選擇一種包合方法對保存有效成分成分發揮其藥效、減少刺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利用具有良好的廣譜殺菌抑菌作為的茶樹精油與純膠包合,利用電子加熱器給藥,加熱至一定溫度將精油包合物氣化,患者以吸煙的方式把氣體吸入口腔,進入呼吸道,從而發揮其抑菌殺菌作用,可用于輔助治療呼吸道感染疾病。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茶樹精油包合物的制備及其氣化吸入式的給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樹精油以純膠包合形式存在。純膠即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具有優良的乳化能力和成膜性能。
在本發明中,包括如下步驟:
①純膠溶液的制備:取純膠與水制成純膠溶液,純膠與水質量體積比為1:3~8g/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南綠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未經云南綠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481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