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4444.X | 申請日: | 2020-03-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811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崇敏;龍基智;洪少林;韓偉坤;盧永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60 | 分類號: | G01R31/60 |
| 代理公司: | 東莞市興邦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89 | 代理人: | 馮思婷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數字 網絡 線裝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目標線纜同時發送接收TCP?IP協議信號、發送尋線信號的發射器、以及用于接收該尋線信號的接收器;發射器包括發射該尋線信號的尋線信號發射模塊、RJ45網口、以及用于驅使交換機的網口狀態指示燈閃爍的端口閃爍模塊;尋線信號發射模塊、端口閃爍模塊均與RJ45網口連接。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尋線方法。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巧妙,結構簡單,實現用同一個RJ45端口向目標線纜同時發送調幅信號和發送接收TCP?IP協議的功能。提示音、閃爍規律形成雙重定位維度,使用本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尋線精準、可靠、高效,雙重定位維度基本杜絕了誤判的可能,極大的提高通信線纜維修、維護等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尋線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數字網絡尋線儀都是由發射器,接收器兩部分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為,發射器向目標線纜發送調幅信號,接收器接收并解調出調制信號,然后用MCU判斷該信號是否為有效信號,如果是就通過揚聲器發送音頻聲響以提示用戶尋找到目標線纜。
在實際的通信線纜維修、維護等應用中通常需要在不中斷其它正常通信線路情況下準確定位目標線纜(有故障線路),但由于交換機上連接的線纜眾多且尋線信號頻率高容易串擾,所以僅通過接收器接感應到有效信號后發出提示音的方式尋線,很難準確的定位目標線纜,需要反復測試、對比才能感應信號最強的那一條線纜,而且一旦判斷錯誤,中斷了正常通信線路會給企業或社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急需一種新型網絡尋線裝置填補市場空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數字網絡尋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向目標線纜同時發送接收TCP-IP協議信號、發送尋線信號的發射器、以及用于接收該尋線信號的接收器;所述發射器包括發射該尋線信號的尋線信號發射模塊、RJ45網口、以及用于驅使交換機的網口狀態指示燈閃爍的端口閃爍模塊;所述尋線信號發射模塊、端口閃爍模塊均與所述RJ45網口連接。
所述端口閃爍模塊包括依次設置的以太網收發器、網絡變壓器;所述網絡變壓器的第一輸入繞組兩端分別與所述以太網收發器的第一差分信號輸出腳、第二差分信號輸出腳連接,所述網絡變壓器的第一輸出繞組兩端分別與所述RJ45網口1腳、2腳連接;所述網絡變壓器的第二輸入繞組兩端分別與所述以太網收發器的第一差分信號輸入腳、第二差分信號輸入腳連接,所述網絡變壓器的第二輸出繞組兩端分別與所述RJ45網口3腳、6腳連接。
所述端口閃爍模塊還包括控制所述以太網收發器復位重啟的發射微控制單元;所述發射微控制單元的PA1腳與所述以太網收發器的復位腳連接。
所述尋線信號發射模塊包括非門;所述非門的輸入端與所述發射微控制單元的PA2腳連接,所述非門的輸出端連接有相并聯的第一隔離電容、第二隔離電容,所述第一隔離電容、第二隔離電容的輸出端分別連接至所述RJ45網口的1腳、2腳;且于所述第一隔離電容、第二隔離電容與所述非門間還分別串聯有第一電阻、第二電阻。
所述RJ45網口的3腳依次串聯有第三隔離電容、第三電阻;所述RJ45網口的6腳依次串聯有第四隔離電容、第四電阻;所述第三電阻、第四電阻接地。
所述接收器包括依次連接的諧振電路、放大電路、解調器以及接收微控制單元;所述接收微控制單元的PA1腳與所述解調器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接收微控制單元的PA4腳連接有提示音揚聲器。
所述諧振電路包括并聯的接收天線、諧振電容;所述接收天線與所述放大電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優利德科技(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444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