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中央智能衛生熱水主站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3123.8 | 申請日: | 2020-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853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16 |
| 發明(設計)人: | 侯本全;侯普色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精開環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7/00 | 分類號: | F24D17/00;F24D19/10;F28D21/00;C02F9/10;C02F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興區黃村***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央 智能 衛生 熱水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央智能衛生熱水主站系統,包括即熱式換熱器、超低溫冷凝換熱器、阻垢加藥裝置、離子電極、流量傳感器、主循環泵、無滯水區膨脹罐、多功能熱力平衡器、嵌入式紫外線消毒器、輔助循環泵、凝結水調節閥、蒸汽管路切斷閥和智能云端控制系統。本發明有效殺滅原水在被換熱器加熱過程中,以及在熱水循環管路中所產生的細菌、藻類及病毒;清除或降低原水在被加熱過程中以及在熱水循環管路中產生的水堿水垢,消除市場內信息不對稱因素,讓每一位愿意使用高端換熱系統技術的用戶,都能消費到更合理、衛生的高端產品。提高公共衛生系統配套公共設施的衛生水平,切實保障熱水的供應質量,為國家提倡的公共衛生系統的大力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熱交換系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央智能衛生熱水主站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人員密集型公共場所(三甲醫院、學校、高檔公建綜合體、五星酒店等)、食品生產行業(食品深加工、肉食屠宰、中央廚房等)及其他公共場所并沒有將生活熱水和食品生產工藝熱水的衛生要求上升到一個硬性標準,依然處于“眼不見為凈”的原始認識階段。現在的自來水集中處理做得很到位,但在長距離輸送過程中水體會被管路中的雜質、細菌污染,久而久之管路內就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和藻類,產生了交叉污染,這些東西我們用肉眼很難察覺,并且含有細菌的水經過簡單加熱后不僅無法消除細菌,在被加熱升溫過程中以及在熱水循環管路中還將產生肉眼可見的水堿水垢,發生了二次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央智能衛生熱水主站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中央智能衛生熱水主站系統,其結構要點在于:包括:
即熱式換熱器,與自來水管路相連接,利用蒸汽迅速將水加熱,同時水側高流速設計及內部特殊構造布置設計具有抗垢阻垢及避免雜質積淀,軍團菌滋生作用;
超低溫冷凝換熱器,與即熱式換熱器相連接,利用冷水將冷凝水再次降溫,充分吸收熱能,節能降耗;
阻垢加藥裝置,自動向自來水管路中投放阻垢藥劑,有效消除冷水被加熱升溫過程中產生的水垢和冷水中含有的藻類;
離子電極,設于阻垢加藥裝置的前方,用于分析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濃度,配合阻垢加藥裝置自動配比藥液;
流量傳感器,設于阻垢加藥裝置的后方,用于監測自來水的水流量,配合阻垢加藥裝置控制投放藥劑的用量;
主循環泵,與熱水回水管路相連接,用于驅動熱水在大循環管路中循環;
無滯水區膨脹罐,設于主循環泵的前方,用于吸收水體受熱后的膨脹;
多功能熱力平衡器,與熱供水管路相連接,用于使先進入多功能熱力平衡器內的熱水優先流出被使用,消除水體的溫差,使添加阻垢藥劑的水在此充分混合,內部殺菌,并保證集中瞬時熱水供應;
嵌入式紫外線消毒器,設于多功能熱力平衡器內,用于在設備工作時實時發出紫外線對水體進行殺菌;
輔助循環泵,設于自來水管路和多功能熱力平衡器之間的管路上,根據末端用水量自動調頻,使多功能熱力平衡器中的水充分混合;
凝結水調節閥,設于超低溫冷凝換熱器的冷凝水出水管上,通過精準調節凝結水的流量來保證二次供水的溫度穩定;
蒸汽管路切斷閥,設于即熱式換熱器的飽和蒸汽管路上,用于在特殊情況下切斷蒸汽,保護操作人員和下游設備安全;
智能云端控制系統,分別與即熱式換熱器、超低溫冷凝換熱器、阻垢加藥裝置、離子電極、流量傳感器、主循環泵、多功能熱力平衡器、嵌入式紫外線消毒器、輔助循環泵、凝結水調節閥和蒸汽管路切斷閥相連接,用于收集熱水主站的所有數據,根據內部算法自動計算,對熱水主站發出最優的運行指令,讓熱水主站以最佳狀態運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精開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精開環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31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