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雨及徑流水質綜合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2824.X | 申請日: | 2020-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6148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8 |
| 發明(設計)人: | 胡德秀;馬勃;楊霄;張聰;劉琴平;劉子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Q50/26;G06F17/16;G06K9/6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慶喜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雨 徑流 水質 綜合 評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降雨及徑流水質綜合性水質評價方法,采集降雨及徑流樣品m個,檢測水樣中n種污染因子濃度;計算每種污染物因子的單因子污染指數Fi,生成樣本矩陣F,并把數值最大的記為Fmax;主成分法確定污染因子權重;將各種污染因子的單因子污染指數Fi與標準化權重進行加權求和并求平均,計算出污染因子的平均污染指數F’;計算水質綜合指數P;根據水質綜合指數P確定水質污染類型及處理措施。本發明可以直接進行比較、分類,并直觀的反映降雨及徑流水質污染程度,具有綜合性、簡便性及較強的操作性,易于推廣和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城市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降雨及其徑流水質綜合評價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積迅速增大,導致降雨淋溶沖刷作用加大,雨水徑流攜帶的污染物增加。降雨徑流污染已成為城市受納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受納水體水質受到嚴重的污染威脅。因此,需要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評估降雨及其徑流污染狀況,根據水質狀況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證受納水體的水環境安全。
傳統水質評價方法有單因子評價法、聚類分析法、模糊水污染指數法、水污染指數法、綜合水質評價法等。然而,單因子評價法根據最差的單項指標水質來評價整體水質,不能反映水體的整體水質,且得到的水質類別結果間不具有比較性。其他的水質評價方法中權重通過不同污染因子所占成分比例分配,計算中污染因子權重固定。而降雨及其徑流各污染物濃度變化較大,傳統賦權方法不能準確的反應出水質污染狀況。同時,傳統水質評價方法最的評價標準多針對地表水、地下水,比較干凈的水源,不能從受納水體納污能力角度反映水質污染程度,不利于根據評價結果做出相應處理措施。因此發明一種更為貼合實際情況的城市降雨及其徑流的水質評價方法,評價結果盡可能客觀反映雨水及徑流污染類型,為雨水回用及徑流污染控制提供依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雨及其徑流水質的綜合評價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污染因子賦權采用不同污染因子所占成分比例分配,沒有考慮降雨及徑流水質污染物濃度變化大對水質影響的問題。
本發明一種降雨及徑流水質綜合性水質評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集降雨及徑流樣品m個,檢測水樣中n種污染因子濃度;
步驟2,計算每種污染物因子的單因子污染指數Fi,生成樣本矩陣F,并把數值最大的記為Fmax;
步驟3,主成分法確定污染因子權重;
步驟4,將各種污染因子的單因子污染指數Fi與標準化權重進行加權求和并求平均,計算出污染因子的平均污染指數F’;
步驟5,計算水質綜合指數P;
步驟6,根據水質綜合指數P確定水質污染類型及處理措施。
本發明的特點還在于:
步驟1中,污染因子數n≥3,同時水體樣本的數量m與污染因子數n的乘積(m*n)大于100。
步驟2中,單因子污染指數Fi的計算方法為:
Fi=Ci/Si
式中Ci為污染物因子實測濃度,Si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所對應污染物因子的限值。
步驟3中,污染因子權重的確定步驟具體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未經西安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282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