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解液、含電解液的鋰硒電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1898.1 | 申請日: | 2020-0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421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云輝;伽龍;戚孝群;靳強;楊鳳儀;陳筱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10/0525 | 分類號: | H01M10/0525;H01M4/36;H01M4/38;H01M4/62;H01M10/0568;H01M10/056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吳文濱 |
| 地址: | 20009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解液 電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解液、含電解液的鋰硒電池及其制備方法,電解液包括電解液溶劑以及溶于電解液溶劑中的鋰鹽和稀釋劑,所述鋰鹽的濃度為2?6mol/L。鋰硒電池的制備方法具體為:(a)取硒單質和介孔碳均勻混合,后在氮氣氣氛中加熱,并保溫,得到硒@介孔碳復合材料;(b)混合步驟(a)得到的硒@介孔碳復合材料、粘結劑與分散劑,形成漿料,再將漿料涂覆在集流體上,后通過干燥去除分散劑,得到硒正極;(c)組裝步驟(b)得到的硒正極、電解液和鋰負極,即得所述的鋰硒電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可同時提升鋰硒電池的多項電化學性能(包括活性物質利用率,循環性能),并可通過壓實處理獲得密實的正極,從而提高體積能量密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解液、含電解液的鋰硒電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進入21世紀后,鋰離子電池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發展。隨著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傳統的鋰離子正極材料面臨著接近其理論容量的瓶頸,因此開發新型的二次鋰離子電池體系十分必要。硒作為正極材料與金屬鋰匹配,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675mAh/g)、體積比容量(3265mAh/cm3)和高的電導率(10-5S/cm)等優點,成為最有希望的下一代二次電池正極材料之一。
當前,鋰硒電池的性能遠遠低于預期主要受限于電解液。目前,醚類和碳酸酯類電解液被廣泛使用,其中醚類電解液存在的穿梭效應極易造成電池容量快速衰減,同時疏松多孔的結構要求又大大降低了硒正極的體積能量密度;對于碳酸酯類的電池液而言,鋰硒電池表現出低的活性物質利用率和差的動力學性能的特性。以上兩類電解液中,鋰硒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均對正極的硒含量十分敏感,當正極中硒含量高于60wt%時,鋰硒電池的循環容量快速衰減,從而大大降低了鋰硒電池的應用價值。對于傳統電解液,鋰鹽濃度為1mol/L時處于最優的濃度區間,電解液具有最高的離子電導率,隨著鋰鹽濃度繼續提高,電解液粘度的增大導致離子電導率隨之下降。
另外,當前硒正極的制備過程中無法對硒正極進行壓實,原因在于:(1)醚類電池液中的溶解-轉化機理,要求正極疏松多孔,降低轉化過程中正極表面多硒化物的局部濃度,并起到吸附多硒化物的作用,來降低穿梭效應的影響;(2)碳酸酯類電解液中的一步轉化機理,轉化動力學差,對正極進行壓實處理后,電池的循環性能變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電解液、含電解液的鋰硒電池及其制備方法,可得到密實的硒正極,從而顯著提升體積能量密度,硒正極和含高濃度鋰鹽的電解液相互配合,提高了鋰硒電池的電池性能。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電解液,所述電解液包括電解液溶劑以及溶于電解液溶劑中的鋰鹽和稀釋劑,所述鋰鹽的濃度為2-6mol/L。
優選地,所述電解液溶劑選自1,3-二氧戊環(DOL)、1,2-乙二醇二甲醚(DME)、乙腈(AN)、環丁砜(TMS)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鋰鹽選自二(三氟甲基磺酰)亞胺鋰(LiTFSI)或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稀釋劑選自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HFE-458)、1,1,2,2-四氟乙基乙基醚(HFE-374)、1,1,2,2-四氟乙基-2,2,2-三氟乙基醚(HFE-347)、三氟乙基六氟丙基醚(HFE-449mec-f)、六氟丙基甲醚(HFE-356mec)或甲基九氟丁醚(HFE-7100)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地,所述稀釋劑的體積占電解液總體積的30-60%。
一種包含如所述的電解液的鋰硒電池,所述鋰硒電池包括正極、負極和電解液,所述正極為硒正極,所述硒正極包括集流體和涂覆在集流體上的正極材料,所述正極材料包括硒@介孔碳復合材料和粘結劑,所述負極為鋰負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濟大學,未經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18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