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31100.3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539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曼瀟;蘇恒;姚新亮;陳法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F21/32;G06Q40/04;G06Q4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濤;孫乳筍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欺詐 系統 方法 | ||
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及方法,所述系統包含多組參與機構,參與機構包含區塊鏈節點、預言機節點、權限模塊和生物特征采集設備;區塊鏈節點與其他參與機構的區塊鏈節點構成區塊鏈網絡;預言機節點通過區塊鏈網絡獲得其他參與結構的預言機節點的組網地址,根據組網地址組建預言機網絡;將生物特征信息共識至預言機網絡進行風險認證投票,根據各預言機節點投票的參與機構生成投票結果;當投票結果高于預設閾值時,輸出告警信息;生物特征采集設備采集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將生物特征信息上傳至對應預言機節點;權限模塊分別與預言機節點和生物特征采集設備相連,用于根據當前參與機構的預設權限,通過預言機節點發布風險用戶的風險系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區塊鏈技術處理系統,尤其是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區塊鏈技術具有不依賴額外第三方管理機構,通過分布式計算和存儲,實現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征,常用于虛擬貨幣、存證、審計治理等場景。生物識別技術是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等科技手段緊密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特征(聲音、五官、指紋等)實現個人身份鑒定。
由于執法機構系統、銀行系統、城市道路監控系統、商業機構系統、社會公共交通系統等內部信息不互通,導致金融罪犯信息在各機構間不透明、不共享,從而金融欺詐層出不窮、難以解決。本發明針對金融欺詐場景,將區塊鏈和生物識別技術結合,提出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及方法,使用生物識別技術采集與識別金融欺詐犯特征,使用區塊鏈技術將記錄的欺詐犯和嫌疑人記錄在各機構間共享,一方面輔助執法機構破案、一方面破案前提醒群眾減少受害者。
現有各機構系統不完全對接,通常采用執法機構在自有系統記錄金融欺詐犯相關信息,然后通過網頁、新聞等方式公布出來,其它個人和機構如果需要相關信息要主動獲取,而且獲取罪犯信息后沒有相關技術手段利用這些信息,大多需要通過人為介入識別相關嫌疑人或者金融欺詐犯。這種傳統的金融欺詐破案方式,一方面相關金融欺詐信息沒有在各機構間共享導致破案難、信息利用不充分,一方面完全靠人為介入識別罪犯的破案模式效率低、準確率低、進一步可能引起相關舉報人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及方法,各參與機構組建區塊鏈系統并安裝生物特征采集設備,一方面由執法機構的節點管理金融欺詐犯信息,該信息在其他機構的節點間共享和用于識別嫌疑人,最后嫌疑人信息通過智能合約反饋回執法機構,另一方面又可基于各方參與機構各自掌握的信息更全面分析嫌疑人潛在的風險;該區塊鏈系統解決由于金融欺詐犯信息不共享導致的金融欺詐層出不窮、受害人多的問題,及時提醒潛在受害人提高警惕、不被欺詐。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所述系統包含多組參與機構,所述參與機構包含區塊鏈節點、預言機節點、權限模塊和生物特征采集設備;所述區塊鏈節點用于與其他參與機構的區塊鏈節點構成區塊鏈網絡;以及,獲取預言機節點的組網地址,將所述組網地址共識至區塊鏈網絡;所述預言機節點分別連接區塊鏈節點和所述生物特征設備,用于通過區塊鏈網絡獲得其他參與結構的預言機節點的組網地址,根據所述組網地址組建預言機網絡;將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設備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共識至所述預言機網絡進行風險認證投票,根據各預言機節點投票的參與機構生成投票結果;當投票結果高于預設閾值時,輸出告警信息;或,接收投票請求,將所述投票請求中包含的生物特征信息與本地存儲的生物特征信息比較,根據比較結果和預設權限生成風險系數并發布;當風險系數高于預設閾值時,輸出告警信息;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設備用于采集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將所述生物特征信息上傳至對應所述預言機節點;所述權限模塊分別與所述預言機節點和所述生物特征采集設備相連,用于根據當前參與機構的預設權限,通過所述預言機節點發布風險用戶的風險系數。
在上述基于區塊鏈的防欺詐系統中,優選的,所述參與機構包含執法機構、金融機構、交通機構、監控機構和和和商業機構;所述生物特征信息包含指紋、聲紋、虹膜、人像、靜脈中一個或多個的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11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