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稻田養殖基圍蝦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1025.0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3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占群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湖縣農之友農副土特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蘇友娟 |
| 地址: | 24647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稻田 養殖 基圍蝦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水產養殖相關技術領域的一種稻田養殖基圍蝦的方法,包括稻田整理、消毒種植、蝦苗投放、飼料喂養、飼養管理、捕撈等步驟;本發明技術方案中,注重基圍蝦養殖的水體溶氧,以及水體殺毒,不使用藥物,又確保無基圍蝦大量死亡,綠色安全又經濟高效;緩苗處理提高蝦苗存活率,確保經濟效益;利用稻田養殖基圍蝦,在不影響水稻生長的前提下,額外獲得基圍蝦,有著良好的經濟效益;飼養基圍蝦的營養物質,以及基圍蝦產生的排泄垃圾,同時能夠為水稻生長提供營養,對水稻生長有協同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相關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稻田養殖基圍蝦的方法。
背景技術
基圍蝦不僅肉質松軟,易消化,而且營養豐富,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深受人們的喜食。但是,基圍蝦在養殖過程中,容易感染疾病,同時由于生活習性等原因,容易相互之間咬傷,各種因素造成了基圍蝦的產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降低了經濟效益。因此,需要研發一種綠色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提高基圍蝦的養殖產量,創造經濟效益。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需要研發一種綠色化、集約化的養殖方式,提高基圍蝦的養殖產量,創造經濟效益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稻田養殖基圍蝦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稻田養殖基圍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稻田整理:選取排灌暢通的稻田并抽干其中的水,在所述稻田中間設置沙堆田壟,所述沙堆田壟旁設置餌料盛放裝置,相鄰的兩個所述沙堆田壟之間設置50~80cm深的排水溝,所述排水溝中設置有增氧機,所述稻田的四周設置與所述排水溝相連的“口”字型環溝,所述“口”字型環溝的外側設置堤壩,在所述稻田進水口和排水口分別設置防逃網,將所述稻田晾曬3~5天;
S2消毒種植:按照60~80kg/畝的用量均勻施用生石灰并晾曬5~7天,然后注入10~15cm深的水,這里所稱的水的深度不包括前文所述排水溝的深度,靜置1~2天后換入新水,每畝插栽12000~15000穴水稻;
S3蝦苗投放:選取體長0.6~0.8cm、體質健壯、彈跳有力、規格勻稱、體表黃褐清潔整齊的蝦苗,在蝦苗池水與稻田的新水溫差不超過2℃時,每畝放養4~5萬尾;
S4飼料喂養:蝦苗生長25~30天后,開始按照蝦苗體重的5~7%向所述餌料盛放裝置中投喂基圍蝦飼料,所述基圍蝦飼料包括按重量份計的以下組分:小米糠5~10份、麩皮15~20份、花生渣5~10份、木瓜粉30~40份、冬菇粉20~30份、魚腥草3~5份、燕麥粉50~60份、雞血粉20~30份、魚骨粉3~5份、蟹殼粉1~3份和維生素C0.03~0.05份;
S5飼養管理:隨著稻苗的生長,稻田水位加深至15~20cm,每5~10天換水一次,當稻田水的溫度高于25℃時,每2~3天換水一次,換水量為稻田中水體積的1/3~1/2,保持水質清新、肥度適中、水色淡綠色,透明度在35~40cm,溶解氧大于等于5mg/L;每隔20~25天按每畝7.5~10kg的用量施生石灰一次,并控制水體pH值為7~8;
S6捕撈:養殖90~110天且蝦苗體長生長到8~10cm時,通過地籠收蝦、拉網捕蝦或干田放水收蝦方式進行捕撈。
進一步的,S2消毒種植中,換入新水后,向每畝所述新水中投放發酵糞肥200~300kg、尿素10~15kg、蘑菇渣10~15kg、秸稈糠30~36kg和過磷酸鈣3~5kg。
進一步的,S4飼料喂養中,所述基圍蝦飼料通過包括以下步驟的操作制得:準確稱取各組分,并充分粉碎混合后,在100~120℃加熱熟化30~45min,再進行膨化制粒。
進一步的,S4飼料喂養中所述基圍蝦飼料的投喂每天分3~4次進行,每次投喂的量為2~3h吃光,并且傍晚的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5~4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湖縣農之友農副土特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未經太湖縣農之友農副土特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102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