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SSM框架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0519.7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61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胡文斌;劉衛東;哈進兵;呂建國;戴星辰;高世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9/54 | 分類號: | G06F9/54;G06F16/25;G06F16/28;H04L29/06;H04L29/08;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 地址: | 21009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ssm 框架 軌道交通 能源 管理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SSM框架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客戶端、服務器端和能源信息端;其中客戶端用于獲取用戶的操作請求,傳送至后臺的服務器端進行處理,并接收服務器端的處理結果;服務器端用于處理來自能源信息端的請求,將能源信息端上傳的數據寫入到數據庫中,并處理來自客戶端的請求,讀取數據庫中的數據傳送到客戶端;能源信息端用于采集軌道交通的能耗數據上傳到服務器端,并接收服務器端下發的控制指令。本發明能夠通過登錄瀏覽器客戶端實時監控軌道交通能耗情況,靈活性強、施工成本低,減少了服務器的資源消耗,提高了數據庫訪問性能和整個系統安全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SSM框架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規模化、快速化發展,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成為城市用電大戶,其消耗電能主要為牽引供電、通風空調、電扶梯、照明、給排水和弱電設備等。根據對國內多條已投入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的用電負荷統計,其中有近45%來自于列車牽引能耗,29%來自于照明空調,11%來自于電扶梯。目前,城市軌道交通里程數在不斷增加,電費也逐漸上調,所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會越來越大。為了對軌道交通的能耗進行管理,在產生詳實數據的基礎上使用針對性強的節能措施和管理方法,設計一套穩定可靠、功能完善的能源管理系統將顯得尤為重要。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運作過程中之所以會出現能源浪費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現有的節能措施以及研究成果在已經存在的軌道交通運輸系統中實現起來是比較不容易的;而另一方面,是因為在軌道交通運輸系統中的能源管理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迄今為止,軌道交通能源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管理方式落后
就目前軌道交通系統的能源管理來說,普遍出現人工讀表現象、手工抄送現象、通過計算機辦公軟件簡單統計處理的現象以及手動編制報表報告這種比較低級的統計水平,而軌道交通能源數據量往往很龐大,甚至還會和以往的數據關聯,使得統計分析工作比較困難,這種以人工為主、計算機為輔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模式,對信息的準確率、傳輸、處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現代的一些科學管理方法很難進行下去,對節能工作的推進產生了極大的限制。
(2)能耗管理口徑粗放
一些地鐵運營公司的能源管理口徑非常大,地鐵的能耗通常基于地鐵線路中變電站的數量,以測量和計算從電網傳輸到地鐵的功率。地鐵的總功耗是變電站的儀表讀數與所獲得的功率之和,列車的電能消耗可以通過駕駛室中的儀器讀取,而車站的電能消耗則是前兩者的差值(即車站的電力照明能耗=總能耗-車輛的能耗)。這種能耗測量模式只能將能耗分為列車運行能耗和站內動力照明能耗,而牽引能耗和車載設備能耗在列車運行能耗和站內每個系統的設備能耗上卻無法完全細分,以獲得準確的能耗,只能根據設備的運行功率和運行時間進行估算,從而使系統單一化。統一設備的能耗無法準確獲取和及時傳遞,阻礙了能效評估和進一步的節能管理。
(3)能耗計量誤差較大
由于上面介紹的能耗管理口徑的問題,功率照明的功耗會導致很大的測量誤差。地鐵的運營需要運營公司的全面管理,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使用的能耗不是用專用的儀器來衡量的,而是在電力照明設備的能耗中完全計算出來的,這使得設備的能耗有嚴重的誤差,導致能耗計量不準確,并影響管理者對每個能耗子系統中設備能耗的具體情況的認識。
綜上所述,就目前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來說,在節能方向和管理工作上存在著較大的限制,及時準確的獲取能耗信息并從中分析能源浪費的原因以及節能工作的薄弱環節成為重中之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滿足正常需求成本的情況下實現整體軌道交通能耗數據的信息化,使用戶完全掌握能耗設備的能耗細節和能耗過程,進而降低能耗,實現低成本運營的基于SSM框架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基于SSM框架的軌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統,包括客戶端、服務器端和能源信息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理工大學,未經南京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051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