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30085.0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69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席宗隆;李慶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道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1/10 | 分類號: | C02F11/10;C02F11/131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波 熱解干化 污泥 方法 | ||
1.一種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污泥在溫度為200-300℃的微波輻照下蒸發4~10分鐘;
2)將步驟1)所得物料在溫度為500-600℃的微波輻照下高溫熱解4~6分鐘;
3)將步驟2)所得物料在溫度為200-300℃的微波輻照下蒸發4~10分鐘,得干化污泥;
4)步驟1)-2)中產生的氣體在溫度為600-800℃的微波輻照下熱解;
5)步驟3)中產生的氣體在溫度為400-500℃的微波輻照下熱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得干化污泥的含水率為15-25%,密度為600-800kg/m3。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在第一輸送裝置中完成,污泥從第一輸送裝置的進料口進入,控制第一輸送裝置的輸送速度,使得污泥的蒸發時間達到4~10分鐘;步驟2)在第二輸送裝置中完成,第一輸送裝置的出料口與第二輸送裝置的進料口對接,控制第二輸送裝置的輸送速度,使得污泥的高溫熱解時間達到4~6分鐘;步驟3)在第三輸送裝置中完成,第二輸送裝置的出料口與第三輸送裝置的進料口對接,控制第三輸送裝置的輸送速度,使得污泥的蒸發時間達到4~10分鐘。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和第三輸送裝置內產生的氣體分別通過第一支管引入到對應的氣體總管內,經微波輻照分解后,產生的氣體從第二支管排出,產生的水蒸氣和冷凝水從第三支管排出。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氣體總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的外徑均為90~110mm,厚度均為8~12mm,材質均為碳化硅;氣體總管外側設有310S不銹鋼架。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第三輸送裝置、氣體總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均安裝在橫截面為六邊形的第一殼體內;第一殼體的側面上安裝有發射方向指向第一殼體內側的微波發射源,第一殼體內的空隙用含鋯硅酸鋁纖維填充;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第三輸送裝置均為蛟龍輸送裝置。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和第三輸送裝置結構相同,均分別包括蛟龍螺桿位于蛟龍螺桿外圍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的橫截面為開口向上的U型,第二殼體外側的底部由橫截面為半圓形碳化硅包裹,第二殼體長度方向的一端頂部設有進料口、另一端底部設有出料口,第一輸送裝置的出料口與第二輸送裝置的進料口對接,第二輸送裝置的出料口與第三輸送裝置的進料口對接,第一輸送裝置的進料口從第一殼體的上頂面穿出,第三輸送裝置的出料口從第一殼體的下底面穿出。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殼體的橫截面為由開口向上、直徑為280~320mm的半圓向上延伸180~220mm形成的U型;第二殼體和蛟龍螺桿所用材料均為厚度為3mm的310S不銹鋼材料;半圓形碳化硅套管的厚度為15~25mm。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殼體包括長度方向兩端的兩個端面及設在兩個端面之間的首尾相接的上頂面、上斜面、第一豎直面、下斜面、下底面和第二豎直面,上斜面、第一豎直面、下斜面和第二豎直面上均設有發射方向指向第一殼體內側的微波發射源;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和第三輸送裝置的長度方向均與第一殼體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和第三輸送裝置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氣體熱解裝置位于輸送裝置的同一側,第一輸送裝置、第二輸送裝置和第三輸送裝置與第二豎直面正對,氣體熱解裝置與第一豎直面正對;第一豎直面和第二豎直面上分別設有三排微波發射源,上斜面和下斜面上分別設有一排微波發射源;每排微波發射源均有10~15個微波發射源。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微波熱解干化污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殼體長為2500~3500mm,高為2000~2600mm,上頂面寬為750~850mm,下底面寬為800~900mm,第一豎直面的寬為1250~1310mm;上斜面與上頂面之間的夾角為130~140°,下斜面與下底面之間的夾角為115~1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道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道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3008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輪轂
- 下一篇:一種凸輪軸正時齒輪導軌式定位壓裝工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