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溫變調光材料、含溫變調光材料的變色玻璃和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9761.2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8618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0 |
| 發明(設計)人: | 宣英男;張強;殷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珀力瑪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1/02 | 分類號: | C08L71/02;C08L71/00;C08L83/04;C08L25/18;C08K5/42;B32B17/10;B32B27/18;B32B27/28;B32B37/10;B32B38/00;C09K9/02;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科沃園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張帥 |
| 地址: | 215011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光 材料 含溫變 變色 玻璃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玻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變調光材料、含溫變調光材料的變色玻璃和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溫變調光材料包括以下組分:溫敏性物質;聚苯乙烯磺酸;光固化單體;光引發劑;紫外光吸收劑;防霉劑;水溶性染料;溶劑;水;所述溫敏性物質溫敏性物質為HLB值在10~18.5之間的兩親性物質;所述兩親性物質為嵌段聚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中的一種或多種。本發明制得溫變調光材料具有較好的可逆性和較短的響應時間,應用于大尺寸玻璃具有較好的遮陽調光性能和長期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玻璃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溫變調光材料、含溫變調光材料的變色玻璃和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對能耗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為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節能技術已引起各個領域的廣泛關注?,F有技術中,窗戶作為一種室內與外界環境主要的熱交換通道,當其智能化后能夠調節太陽輻射包括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的透過率,以動態可逆的“智能”方式照射到建筑物時,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和提高建筑環境舒適度。而這種對太陽的輻射進行有效控制的智能窗戶采用的玻璃叫做變色玻璃,分為溫致變色玻璃和電致變色玻璃。
溫致變色玻璃是利用溫致變色材料對太陽光線的通過率隨溫度改變而變化的特性實現動態遮陽調光功能,即環境溫度低于溫致變色材料的臨界溶解溫度時,玻璃與普通玻璃無異,呈現透明狀態,隨著外部環境升高,溫度高于溫致變色材料的臨界溶解溫度時,玻璃的透光度逐漸下降,阻擋外部陽光的進入。目前,二氧化釩(VO2)是當前溫致變色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相變溫度過高,對于紅外波段的光線屏蔽效果不是太明顯,且制備VO2薄膜成本比較高。因此,由于VO2薄膜存在以上的缺陷,近年來越來越多學者開始研究性能更佳的溫致變色材料。
中國專利CN104086928A為本發明人前期的研究,具體公開了一種新型智能調光玻璃用的組合物,其組分包含:溫敏性聚合物、粘度調節劑、紅外吸收功能粒子、大分子溶劑和添加劑。通過在溫敏聚合物水溶液體系中引入對太陽光輻照強度產生響應的功能性物質(0.1~1.0重量份的紅外吸收功能粒子),可以產生快速響應,實現智能調光作用。但其紅外吸收功能粒子為銫鎢青銅、二氧化釩、氧化錫銦中的一種或者兩種的組合物,使得其配方需要進行改進。
此外,中國專利CN107353622A也為本發明人的前期研究,具體公開了一種溫變調光材料、含溫變調光材料的溫控遮陽變色玻璃及其制備方法,雖然加入的交聯型吸水樹脂能有利于維持整個體系的尺寸穩定性,但在變色玻璃的輥壓定型時,交聯型吸水樹脂容易因為自身結構而分散不均勻,導致變色玻璃某一端的循環穩定性變差,尤其在大尺寸變色玻璃上表現更為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溫變調光材料、含溫變調光材料的變色玻璃和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制得溫變調光材料具有顯著的遮陽調光性能和較短的響應時間,應用于大尺寸玻璃具有較好的循環穩定性,延長使用壽命。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溫變調光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數計的組分:
溫敏性物質8~30份;
聚苯乙烯磺酸0.2~3份;
光固化單體5~20份;
光引發劑0.05~1.5份;
紫外光吸收劑0.01~0.5份;
防霉劑0.01~0.5份;
水溶性染料0~0.1份;
溶劑3~8份;
水15~75份;
所述溫敏性物質溫敏性物質為HLB值在10~18.5之間的兩親性物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珀力瑪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未經珀力瑪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97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