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缸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8271.0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488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9 |
| 發明(設計)人: | 砂田洋尚 | 申請(專利權)人: | 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F1/10 | 分類號: | F02F1/10;F02F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宏志;劉曉岑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缸體 | ||
1.一種缸體,劃分形成有供活塞往復活動的氣缸以及供冷卻水流通的水套,其中,
所述氣缸具備:
上側缸孔;
中央缸孔,與所述上側缸孔連接并且內徑大于所述上側缸孔;以及
下側缸孔,與所述中央缸孔連接并且內徑小于所述中央缸孔,
沿所述氣缸的軸線方向從固定于所述缸體的缸蓋附近起依次配置所述上側缸孔、所述中央缸孔以及所述下側缸孔,
所述水套具備:
上側水套,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上側缸孔;和
下側水套,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下側缸孔,
所述上側水套以及所述下側水套沿著所述氣缸的軸線方向以兩者之間隔著未形成有所述水套的非形成區域的方式相互分離配置,
在包含所述氣缸的中心軸線的剖面的剖視視角中,所述上側水套的流路剖面積大于所述下側水套的流路剖面積,隔開所述上側水套與所述氣缸的上側隔壁部的平均厚度小于隔開所述下側水套與所述氣缸的下側隔壁部的平均厚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缸體,其中,
在固定所述缸蓋的所述缸體的端面設置有凹部,
所述凹部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上側缸孔、所述中央缸孔以及所述下側缸孔,
在所述凹部配置有構成所述非形成區域的隔離物,
所述隔離物將所述凹部的內部空間劃分為所述上側水套與所述下側水套。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缸體,其中,
所述凹部從固定所述缸蓋的所述缸體的端面沿所述氣缸的軸線方向凹陷地延伸,
越靠近固定所述缸蓋的所述缸體的端面,所述凹部的槽寬越大。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缸體,其中,具備:
缸體主體,具有圓柱狀的貫通孔;和
圓筒形狀的襯里,固定于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面,構成所述氣缸的內壁面,
所述襯里的材質的線膨脹系數小于所述缸體主體的材質的線膨脹系數,
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上側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以及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下側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中央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
5.一種缸體,劃分形成有供活塞往復活動的氣缸以及供冷卻水流通的水套,其中,
所述氣缸具備:
上側缸孔;
中央缸孔,與所述上側缸孔連接并且內徑大于所述上側缸孔;以及
下側缸孔,與所述中央缸孔連接并且內徑小于所述中央缸孔,
沿所述氣缸的軸線方向從固定于所述缸體的缸蓋附近起依次配置所述上側缸孔、所述中央缸孔以及所述下側缸孔,
所述水套具備:
上側水套,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上側缸孔;和
下側水套,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下側缸孔,
所述上側水套以及所述下側水套沿著所述氣缸的軸線方向以兩者之間隔著未形成有所述水套的非形成區域的方式相互分離配置,
在固定所述缸蓋的所述缸體的端面設置有凹部,
所述凹部從所述氣缸的徑向外側包圍所述上側缸孔、所述中央缸孔以及所述下側缸孔,
在所述凹部配置有構成所述非形成區域的隔離物,
所述隔離物將所述凹部的內部空間劃分為所述上側水套與所述下側水套,
所述凹部具備:
第一凹部,包圍所述下側缸孔;和
第二凹部,從所述第一凹部一直延伸至固定所述缸蓋的所述缸體的端面,
所述第二凹部中的所述第一凹部附近的端部的槽寬大于所述第一凹部中的所述第二凹部附近的端部的槽寬,
所述隔離物跟所述第一凹部與所述第二凹部之間的臺階部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缸體,其中,具備:
缸體主體,具有圓柱狀的貫通孔;和
圓筒形狀的襯里,固定于所述貫通孔的內周面,構成所述氣缸的內壁面,
所述襯里的材質的線膨脹系數小于所述缸體主體的材質的線膨脹系數,
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上側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以及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下側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襯里中的構成所述中央缸孔的內壁面的部分的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827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