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輸液固定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7540.1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95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荊門市愛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5/162 | 分類號: | A61M5/1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8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液 固定 裝置 | ||
輸液固定裝置,涉及到支持輸液的輔助用具,包括一對具有弧形部的夾體,所述弧形部具有前端和后端;一對第一定位臺,每個所述第一定位臺具有與所述弧形部相同的弧形結構且位于所述弧形部上端面,所述第一定位臺相對于弧形部徑向凸出;和一對第二定位臺,每個所述第二定位臺與所述弧形部下端面連接且沿著所述弧形部徑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臺的最遠邊設有缺口部;兩個所述夾體的一端通過帶有扭簧的軸體實現咬合,使一對第一定位臺、一對弧形部和一對缺口部形成擁有同一虛擬軸線的第一避讓孔部、第二避讓孔部和第三避讓孔部;本發明有效解決了目前輸液管刺針容易從橡膠塞處脫落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和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支持輸液的輔助用具,具體為一種輸液固定裝置,用于防止輸液管刺針在外力作用下,從輸液瓶的橡膠塞處脫落。
背景技術
輸液(也稱為打吊瓶)是目前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裝有藥水的輸液瓶和輸液管相互配合實現將藥水注入到體內。
在常規的操作方法為,醫護人員將輸液管上的刺針插入到輸液瓶的橡膠塞內,雖然橡膠塞對刺針有一定的作用阻止刺針從橡膠塞處脫落,但是其穩定性并不強。
在醫院,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在醫護人員和其家人不注意的情況下,多次發生拉扯輸液管,從而將刺針從橡膠塞內拉扯出來的現象;這樣常常導致回血的情況的出現給家人造成一定的驚慌,并且,還需要醫護人員立刻趕到現場做出止血處理,從而給醫護人員造成極大的麻煩;即使是成人在不注意的情況下,也會觸碰到輸液管導致刺針的脫落。
以上現象在門診部常常出現,因為刺針針頭已經從橡膠塞內脫落暴露在空氣中,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醫護人員還需要重新到藥管處申請新的一次性輸液器,再進行二次插入輸液。
因此,上述現象因為沒有有效的防護措施,不僅會增加醫護人員的額外工作量且造成醫用資源的浪費,還會因為二次插入輸液,增加人體感染的幾率。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技術方案,用于解決刺針會輕易從橡膠塞處被扯掉的現有問題。
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如下:
輸液固定裝置,包括
一對具有弧形部的夾體,所述弧形部具有前端和后端;
一對第一定位臺,每個所述第一定位臺具有與所述弧形部相同的弧形結構且位于所述弧形部上端面,所述第一定位臺相對于弧形部徑向凸出;和
一對第二定位臺,每個所述第二定位臺與所述弧形部下端面連接且沿著所述弧形部徑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臺的最遠邊設有缺口部;
兩個所述夾體的一端通過帶有扭簧的軸體實現咬合,使一對第一定位臺、一對弧形部和一對缺口部形成擁有同一虛擬軸線的第一避讓孔部、第二避讓孔部和第三避讓孔部,其中所述第一避讓孔部、第二避讓孔部和第三避讓孔部的平面面積為S1、S2和S3,且S2>S1>S3。
通過帶有扭簧的軸體使兩個夾體的另一端張合,從而方便輕松的實現將輸液瓶和輸液管嵌合在第一避讓孔部、第二避讓孔部和第三避讓孔部內,實現第一避讓孔部限制輸液瓶的瓶頸,第二避讓孔部限制輸液瓶的瓶蓋,第三避讓孔部限制輸液管的圓盤凸起,能有效的穩定輸液管,防止刺針在外力作用下從橡膠塞處脫落。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臺的內側面與上端面之間設有傾斜的斜面,使得所述第一避讓孔部呈喇叭狀。
斜面的設置有利于第一定位臺形成的第一避讓孔部更加的與輸液瓶的頸部相似,并且擁有該斜面,使整個固定裝置能更多的適用不同瓶頸尺寸的輸液瓶,增強了整個固定裝置的適用性。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臺通過連接臂連接在所述弧形部下端面,所述第二定位臺與所述連接臂相接處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定位臺和/或連接臂的厚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荊門市愛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荊門市愛想機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75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