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網絡流量傳輸優化方法、裝置、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7147.2 | 申請日: | 2020-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17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彪根;楊璨 | 申請(專利權)人: | 普聯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45/12 | 分類號: | H04L45/1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黃詩彬;郝傳鑫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深南路科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流量 傳輸 優化 方法 裝置 系統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網絡流量傳輸優化方法、裝置、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根據網絡系統的各相鄰連接的網絡節點之間的當前流量,為由所述網絡系統簡化過來的連通圖中的對應的邊賦予相應的加權值,以得到加權連通圖;確定所述加權連通圖中的流量傳輸待優化的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最小生成樹和流量傳輸的最短路徑;進行分流比例計算處理,以計算出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總流量在所述兩個路徑的且符合預設條件的分流比例;將所述分流比例對應分發給所述兩個路徑上的每個網絡節點,以使得所述每個網絡節點根據所述分流比例執行流量傳輸工作。本發明能夠很好地對網絡系統進行流量傳輸的優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網絡流量傳輸優化方法、裝置、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規模急劇增加,在飛速劇增的網絡規模面前,當前的網絡帶寬開始不堪重負。在傳統網絡領域,主要是通過流量控制來均衡網絡負載,由于流量控制中的全局網絡拓撲實現復雜,從而降低了網絡的實際性能。并且,傳統的網絡流量控制,主要針對于I P和端口進行控制,主要適用于服務型的網絡環境,隨著P2P的蓬勃發展,面對這種流量大、種類多、端口不固定且特征變化快的網絡系統,傳統的流量控制則存在許多局限,不能夠很好地對網絡系統進行流量傳輸的優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流量傳輸優化方法、裝置、系統及可讀存儲介質,能夠很好地對網絡系統進行流量傳輸的優化,尤其是應用有P2P技術的網絡系統。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網絡流量傳輸優化方法,其包括:
根據網絡系統的各相鄰連接的網絡節點之間的當前流量,為由所述網絡系統簡化過來的連通圖中的對應的邊賦予相應的加權值,以得到加權連通圖;
確定所述加權連通圖中的流量傳輸待優化的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最小生成樹和流量傳輸的最短路徑;
進行分流比例計算處理:根據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所述最小生成樹的路徑和所述最短路徑兩者在所述加權連通圖中的權值,并根據該兩個路徑上的每條連通圖的邊的流量負載上限,計算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總流量在所述兩個路徑的且符合預設條件的分流比例;其中,預設條件包括:根據所述分流比例進行流量傳輸的所述兩個路徑上的每條連通圖的邊的流量負載,均小于該邊的流量負載上限;
將所述分流比例對應分發給所述兩個路徑上的每個網絡節點,以使得所述每個網絡節點根據所述分流比例執行流量傳輸工作。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根據所述分流比例進行流量傳輸的所述兩個路徑上的每條連通圖的邊的流量負載具體為:均小于該邊的流量負載上限*α;其中,β代表為通信流暢度等級,且其為預設的常數。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進行分流比例計算處理,具體包括:
根據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所述最小生成樹的路徑和所述最短路徑兩者在所述加權連通圖中的權值,并根據該兩個路徑上的每條連通圖的邊的流量負載上限與所述α,計算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總流量在所述兩個路徑的且符合預設條件的分流比例。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通信流暢度等級有至少兩個,每個所述通信流暢度等級對應一個預設的常數;
則在計算所述分流比例時,按照通信流暢度等級的值從小到大依次計算,直至能夠求解出所述分流比例。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所述通信流暢度等級有四個,分別為:極速β=1.5,快速β=1.8,中速β=2.0,慢速β=2.5。
作為上述方案的改進,在所述計算所述兩個網絡節點之間的總流量在所述兩個路徑的且符合預設條件的分流比例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判斷所述網絡系統的所有流量傳輸待優化的兩個網絡節點間的所述兩個路徑是否均能夠計算出分流比例;
若是,則采用當前計算出的分流比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普聯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普聯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714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