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及處理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6532.5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9840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薛花;杜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 |
| 主分類號: | G01V1/30 | 分類號: | G01V1/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君咨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譚啟斌 |
| 地址: | 510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除 閉合 速度 建模 方法 處理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可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及處理終端,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獲得深度域層速度模型,深度域層速度模型至少包括速度三分量信息,對深度域層速度模型進行疊前深度偏移計算;步驟2:建立構造模型,計算出每個井分層對應的井震閉合差;步驟3:通過保持旅行時層析成像求得井震閉合差更新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步驟4:重新對步驟3得到的更新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進行疊前深度偏移計算,得到疊前深度偏移剖面;步驟5:重復步驟2?步驟4進行深度域層速度模型優化迭代,獲得最終的成像結果剖面,完成速度建模。本發明建立的速度模型能夠有效解決地震深度與井深度誤差的問題,提高了速度模型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地震勘探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可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及處理終端。
背景技術
在地震勘探特別是油氣藏勘探中,復雜斷塊成像和構造落實成為其中關鍵因素,對應構造圈閉落實、儲層雕刻、鉆井精確入靶等一系列地質風險因素都是實際勘探中需要迫切考量的,這導致地質勘探通常面臨兩個問題:成像精度和構造畸變。
疊前深度偏移是目前公認的一種有效解決地震成像的一種方法,但其成像精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深度-速度模型的合理性,因此,通常會借助層析成像方法(也即是層析反演方法)和依靠數據驅動來優化深度-速度模型,層析成像方法需要解釋層位通過沿層建模,但不考慮斷裂體系對模型的影響;對于依靠數據驅動,其充分利用所采集的地震資料信息進行速度建模。由于受到層析成像方法自身原理限制,層析反演速度建模在反演求解時容易出現不確定性,導致反演出的速度模型很難與真實的地質構造相吻合,尤其是在復雜斷塊發育的情況下,利用層析反演方法進行速度建模很難達到目標區的勘探評價要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井震閉合差無法消除,而使得地震深度和井深度存在誤差。
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個很好有效的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相關的參考文獻如下:
1.葉迪,程志國,鄭偉,等.復雜構造建模技術在地震反演中的應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53(增刊):270-275。
2.薛花,杜民,文鵬飛,等.網格層析速度反演方法在準三維西沙水合物中的應用[J].物探與化探,2017,41(5):846-852。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種可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其能夠解決消除井震閉合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種處理終端,其能夠解決消除井震閉合差的問題。
實現本發明的目的之一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消除井震閉合差的速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獲得深度域層速度模型,深度域層速度模型至少包括速度三分量信息,速度三分量信息包括傾角、連續性和方位角信息,對深度域層速度模型進行疊前深度偏移計算,獲得疊前深度偏移剖面以及疊前深度偏移的共成像點道集;
步驟2:將井標記與層位關聯,并按步驟2的方法重新建立包含井信息、井分層的構造模型,計算出每個井分層對應的井震閉合差;
步驟3:通過保持旅行時層析成像求得井震閉合差更新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從而獲得斷層控制下井震閉合差更新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深度域層速度模型的速度三分量信息和更新后的各向異性參數模型;
步驟4:將得到的速度三分量信息同時更新到步驟2的構造模型中,對新的構造模型重新計算出新一輪的井震閉合差,根據新計算出的井震閉合差和步驟3更新后的各向異性參數模型,重新對步驟3得到的更新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進行疊前深度偏移計算,得到對應的疊前深度偏移道集和疊前深度偏移剖面;
步驟5:重復步驟2-步驟4進行深度域層速度模型優化迭代,直至經優化迭代后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符合成像地質要求,根據最終的深度域層速度模型進行疊前深度偏移體偏,由此獲得最終的成像結果剖面,完成速度建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未經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65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