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124972.7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9630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蘇學軍;路斌;張炳旭;任青文;楊圣淼;趙丕樂;孟慶榮;劉鑫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1/04 | 分類號: | B62D1/04;B62D1/16;B60R21/02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趙敏玲 |
| 地址: | 252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方向盤 安全 翻轉 裝置 方法 | ||
本公開提供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及方法,包括端部對接的搖臂和轉向柱,所述轉向柱遠離搖臂的一端連接方向盤組件,所述搖臂遠離轉向柱的一端設置有碰撞部,所述轉向柱通過聯接梁安裝在支架上,所述碰撞部接收外力并使聯接梁發生塑性形變,碰撞部帶動方向盤組件共同繞聯接梁轉動,用于使方向盤組件遠離駕駛員,利用駕駛區局部結構的改進提高駕駛區域在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使得客車正面碰撞時能夠使方向盤向上、向前翻轉,使方向盤朝向遠離駕駛員的方向移動,以增大駕駛員安全空間,提高客車被動安全性,達到在碰撞時保證駕駛員安全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公開相關的背景技術,并不必然構成現有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客車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家標準GB11551-2014《汽車正面碰撞的成員保護》僅對M1類汽車,總質量不大于2500kg的N1類汽車,以及多用途貨車做了相應規定,目前還未有頒布針對客車(M2、M3類汽車)的正面碰撞成員保護標準,但隨著各種新聞對客車正面碰撞事故的報道,尤其是低駕駛區大型客車客戶對駕駛員的安全防護越來越受到重視。
發明人發現,目前的客車駕駛區域的方向盤組件位置較低,處于駕駛員前胸下部的位置,一旦發生正面碰撞,駕駛員在身體慣性作用下前傾,由于安全帶具有一定的反應距離,而此時駕駛員會直接與距離較近的方向盤組件發生碰撞;而固定的方向盤與駕駛員的碰撞位置恰好是胸腔下部較為脆弱的位置,給駕駛員帶來較大的駕駛風險和安全隱患,難以滿足現有低駕駛區客車客戶對駕駛員安全防護的需求。
發明內容
本公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及方法,利用駕駛區局部結構的改進提高駕駛區域在正面碰撞時的安全性,使得客車正面碰撞時能夠使方向盤向上、向前翻轉,使方向盤朝向遠離駕駛員的方向移動,以增大駕駛員安全空間,提高客車被動安全性,達到在碰撞時保證駕駛員安全的目的。
本公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包括端部對接的搖臂和轉向柱,所述轉向柱遠離搖臂的一端連接方向盤組件,所述搖臂遠離轉向柱的一端設置有碰撞部,所述轉向柱通過聯接梁安裝在支架上,所述碰撞部接收外力并使聯接梁發生塑性形變,碰撞部帶動方向盤組件共同繞聯接梁轉動,用于使方向盤組件遠離駕駛員。
進一步地,所述轉向柱兩端分別固連搖臂和方向盤組件,所述轉向柱用于接受搖桿傳遞的彎矩并施加在聯接梁上。
進一步地,所述搖臂包括端部對接的第一桿和第二桿,所述第一桿和第二桿呈夾角設置,第一桿遠離第二桿的一端連接轉向柱,所述碰撞部位于第二桿遠離第一桿的一端。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桿與第二桿之間還連接有肋板,所述肋板頂部抵壓在支架上,用于限制搖臂繞聯接梁的轉動方向。
進一步地,所述碰撞部朝向客車的前端,用于接收客車前端碰碰撞時的沖擊力。
進一步地,所述聯接梁一端與支架固連,另一端與轉向柱固連,所述聯接梁用于在支架和轉向柱的共同彎矩作用下發生塑性形變。
進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基體和橫梁,所述橫梁通過基體安裝固定,所述聯接梁端部固定在橫梁上。
本公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方法,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利用如上所述的客車方向盤安全翻轉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將支架固定在客車駕駛區,調整方向盤組件至合適操作位置;
搖臂一端接收客車前端發生碰撞時產生的沖擊力,產生彎矩通過轉向柱施加在聯接梁上;
彎矩克服聯接梁本身的穩定性,使聯接梁發生塑性形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通客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497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