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業務復用方法、電子設備與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124733.1 | 申請日: | 2020-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23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嵩;李琳;聶國梁;盛齊偉;張明州;郭伯仁;張欣;孫松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4/06 | 分類號: | H04W4/06;H04W28/26;H04W72/04;H04W7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楊 |
| 地址: | 10003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業務 方法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 ||
1.一種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檢測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的傳輸模式;
根據所述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在傳輸模式下與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發生碰撞的情況,為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計算用于規避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中關鍵數據包的規避時間最終值;
從當前時刻起經過所述規避時間最終值的時間長度后,開始傳輸URLLC下行業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在傳輸模式下與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發生碰撞的情況,為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計算用于規避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中關鍵數據包的規避時間最終值包括:
當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的傳輸模式為時分雙工模式時,檢測當前時刻URLLC上行業務的存在情況,根據當前時刻URLLC上行業務的存在情況設置第一規避時間;
檢測從當前時刻推遲第一規避時間后,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與eMBMS業務中的關鍵數據包的碰撞情況,根據碰撞情況計算第二規避時間;
將所述第一規避時間與第二規避時間之和與時間閾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確定規避時間最終值。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當前時刻URLLC上行業務的存在情況,設置第一規避時間包括:
檢測到當前時刻存在URLLC上行業務,若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與檢測到的URLLC上行業務中的半靜態預留時段發生碰撞且在該半靜態預留時段內沒有監聽到調度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規避時間設置為一個半靜態預留時段;若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與檢測到的URLLC上行業務中的半靜態預留時段發生碰撞且在該半靜態預留時段內監聽到調度請求消息,所述第一規避時間設置為從半靜態預留時刻開始到上行URLLC業務結束的整個時間段;
檢測到當前時刻不存在URLLC上行業務,所述第一規避時間設置為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碰撞情況計算第二規避時間包括:
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與eMBMS業務中的關鍵數據包發生碰撞,計算第二規避時間的大小為:
tn=tI2-tw;
其中,tn為第二規避時間;tI2是所述關鍵數據包的發送結束時刻;tw是URLLC下行業務的發起時刻經過第一規避時間后的時刻;
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與eMBMS業務中的關鍵數據包不會發生碰撞,計算第二規避時間的大小為0。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第一規避時間與第二規避時間之和與時間閾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確定規避時間最終值包括:
當第一規避時間與第二規避時間之和大于或等于時間閾值,將所述第一規避時間作為規避時間最終值;
當第一規避時間與第二規避時間之和小于時間閾值,將第一規避時間與第二規避時間之和作為規避時間最終值。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業務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所述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在傳輸模式下與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發生碰撞的情況,為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計算用于規避URLLC上行業務和/或eMBMS業務中關鍵數據包的規避時間最終值包括:
當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的傳輸模式為頻分雙工模式時,檢測待傳輸的URLLC下行業務在當前時刻與eMBMS業務中的關鍵數據包的碰撞情況,根據所述碰撞情況計算第二規避時間;
將所述第二規避時間與時間閾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果確定規避時間最終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未經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12473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